2014-21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试卷温馨提示:请将所作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试卷在考试后随答题卡一并上交。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2~3题。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乙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2.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题。4.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 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8.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 F、G
C.E、H D.F、H
9.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10.该省份可能是 A.江苏 B河南 C甘肃 D西藏
11该省份从1990年至201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12~13题。
12.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13.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A.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
B.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减弱
C.可允许生第二胎,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D.要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等工作
读“某城市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图”,回答17~18题。
C.科教文化区D.重化工业区
读“日本运输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近年来,公路运输已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原因 ①地势平坦开阔,公路四通八达 ②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
③公路运输量大、耗能少、运费低 ④汽车工业发达,汽车拥有量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水运在货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有
①河网密布,通航里程较长 ②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依赖严重
③海岸线弯曲,多优良港口 ④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速度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某一区域分布简图”,据此回答21~22题。21.图中城市的纺织工业主要是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