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语文课堂朗读形式多样化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现语文课堂朗读形式多样化措施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有的一提到要朗读就摆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学生不愿读,不敢读,读不好,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的朗读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形式 多样化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有的一提到要朗读就摆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学生不愿读,不敢读,读不好。“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叶圣陶)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呢?
一、借助课文插图配合朗读
低年级语文课文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与之内容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非常形象直观,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朗读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篇课文《找春天》,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当中的插图: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燕子,在田野里快活玩耍的孩子们,欢快流淌着的小溪,随风飘扬的柳枝,河岸边盛开着的桃花……然后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春天的美好,再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再如《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课文当中的插图,并提出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此时的乌鸦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吗?它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立马回答出乌鸦够不着,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了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当时那种着急的心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那种着急、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二、身临其境般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如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适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在情感上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之情时,我让学生配上抒情的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进行诵读,奠定了课堂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
再如《笋芽儿》这一课,在总结课文朗读时,我配上了美妙动听的钢琴曲《雨的印记》,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学生们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有针对性的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坐井观天》一文中有两个角色:青蛙和小鸟。在指导朗读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学生回答说三次,然后我让学生想想这三次对话中它们说话时的语气可能会是怎样的,学生归纳出青蛙是一种傲慢、自以为是的语气,而小鸟是一种劝告、讲道理的语气。接着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课堂气氛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些学生读一遍还不过瘾,于是我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如:男女分角色,小组分角色,同桌分角色等等方式进行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创设情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如教学《日月潭》这一课中,在指导学生朗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句话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蒙蒙细雨?当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时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呢?有学生回答说周围是一片朦胧的。我紧接着问:童话中的仙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待学生睁开眼睛之后,我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刚才闭眼之后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了这些情境的感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