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实践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不足。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提供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较少是造成学生就业所需职业技能无法得到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课程应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对就业技能的需求。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发展的方法,应该多加运用。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 市场营销双语教学 实践性教学 项目教学法
一、引言
市场营销课程是各所高校经济类和贸易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较受其他专业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思路、方法及教学目标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较为成熟,但我国高校对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把外语(通常指英语)恰到好处地融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和解决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是市场营销双语教学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南海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设了《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笔者作为任教老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可以从多角度加以研究,其中最有价值的角度之一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研究双语教学与就业所需技能的关系,让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学生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缺乏的技能,就是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反馈
针对可能对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产生影响的若干要素,我们对毕业一年的学生进行了跟踪采访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馈的就业需要的技能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就就业所需技能能否在大学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学习中得到培养这一问题,学生反映校内教学强调理论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尤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在就业中急需的技能没有机会得到充分培养;就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对就业有怎样帮助方面,学生反映课程使他们对市场营销和英语性营销知识有大体的了解,但是总体重理论轻实践,过多地灌输理论,实践活动较少,英语实践环节寥寥无几,使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岗位培训才能得到解决。
三、以实践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设想
针对毕业生就业后反馈的问题,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就业所需技能紧密结合的思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寻找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急需的就业技能,加强双语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建设,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践活动中的接触社会,并得到充分锻炼,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设计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刚刚就业时,作为新员工一般被安排在基础性岗位,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了解企业和产品知识。如被安排去工厂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强的老员工一起参加商品博览会,在B2C网站(如阿里巴巴网、中国制造网)寻找潜在客户,维护、更新本企业的网站信息,做必要的会议记录,撰写总结报告等。这期间,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具备这些能力是学生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并从一名新员工转变成优秀员工的必备条件,但是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及职业技能匮乏,在工作初期会遇到许多问题,无法适应新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毕业后需要的基础性职业技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提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得到职业锻炼,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工作模式”,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中。应组织学生参加有代表性的商品博览会;指导学生在B2C网站上建立虚拟公司,并对产品信息进行整理发布;安排学生在一个学期至少撰写一份企划报告并进行公开小组演讲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适应就业后的工作模式,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2.模拟场景,设计市场营销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对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调查,我们发现约40%的学生工作涉及英语,55%涉及汉语,5%涉及其他语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与我们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毫无疑问,掌握好英语可以给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存在一个不可小觑的客观现实:汉语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好设计,但是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难设计。这里存在多方面原因,在中国大陆,官方语言是汉语,能用英语的机会和环境比汉语少,即使能用到英语,如一些国际性商品博览会,也需要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展会专业知识的人员完成英语性商务任务,这些人员通常拥有一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