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家哲学选修课论文.docx

发布:2017-04-03约6.9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道家哲学姓名:郭勇帆 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班级:光电二班 学号:201561471098 课程:道家哲学与文化 【摘要】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而道家中所表现出来崇尚自然的精神,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即便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也有很大借鉴意义。同样,道家所主张的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哲学精神也是十分值得我们探讨和深入研究的。即便是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更迭了无数的朝代,但是这种道家的哲学思想确实显得越发的宝贵和重要。以“道”为核心的道家精神企图通过揭示万事万物的本源来说明一种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的目的。关键词:道家思想;哲学思想;老庄学说目录一、道家思想1二、政治哲学1一、“道”论1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2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2三、自然哲学3四、养生哲学4一、以“道”为本的养生观4二、“守静”观点4三、“节欲”观点5五、人生哲学5一、追求纯真人性和人生价值的超越人生观5二、道家人生哲学对人生得失成败的理解6三、道家的生死观6参考文献7一、道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的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学派。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庄子(庄周)。后来道家又与名家、法家合流,又兼取阴阳家、儒家、墨家的长处而形成了黄老学派,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时因物,无为而无不为。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陵,又称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就如同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解释的一样:“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二、政治哲学道家政治哲学是道家哲学宇宙观、伦理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延展,又是其哲学理性对社会政治技术层面的精神观照。一、“道”论老子的的政治思想理论的基础,自然是离不开最为基本的“道”论。其中,“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老子认为,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老子以“道”的方法,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来审视社会与政治哲学问题,显得高屋建瓴而又游刃有余。再者,他通过最为基本的“道”来说明万物的演变,从而否定了神造世界,推翻了当时的宗教世界观。还有就是老子的“无为自化”“道法自然”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鲜的政治思维方式,告诫统治者要顺势而为,不要胡作非为。这在当时那个年代,统治者忙于攻城略地、肆意妄为的大局势下,就更加显示出道家哲学的积极的政治意义。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道家关于政治最为重要的政治主张,自然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从“无为自化”、“道法自然”的道论出发,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主要是指顺任自然不妄为,消除独断的意志和专断的行为,并不是我们字面上所理解的什么事都不做。这种主张较为正面的说法叫做“致虚守静”,是一种顺乎“自然”的行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老子认为没有什么是做不成功的。无为政治,首先不能理解为老子一派要取消政治,让统治者放弃权力,解除对人们的一切束缚。相反,老子正是企图以“无为”这种更为迂回的手段,来实现其“治世”的目的;更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权力; 把人们更有效地束缚在自然经济这块“老死不相往来”的土地上,以实现统治的稳定和功利。《老子》谋求的不是通过统治者的赤裸裸的严刑苛法或温情脉脉的仁义说教来维护统治,而是要造成一种人民的自我智能不发达的环境,实行以智治愚,最终导致“圣人”对广大的群氓的安稳统治。总之,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他主张为政若水,顺乎民情,反对妄为扰民,反对穷兵黩武,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在反对当政者贪欲的同时,也禁绝了老百姓的合理需求,不利于社会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