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6鸿门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本16 鸿门宴
学习重点
1.记: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读:仔细梳理故事情节,概括项羽、刘邦两人的性格特点。
3.写:借鉴本文精彩的动作描写,练习写作。
4.练:掌握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推断方法——从结构中解虚词。
一、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评价项羽的诗词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了解文学常识
1.故事背景
楚汉之争: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刘邦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在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2.古代“座次”问题
①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②车骑: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③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④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⑤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为西——北——南——东。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飨士卒(xiǎnɡ) ②美姬(jī)
③鲰生(zōu) ④卮酒(zhī)
⑤樊哙(kuài) ⑥瞋目(chēn)
⑦目眦(zì) ⑧跽(jì)
⑨参乘(shènɡ) ⑩啗之(dàn)
桮杓(bēi sháo) 戮力(lù)
玉玦(jué) 刀俎(zǔ)
(2)多音字
① ②
2.词义理解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
(2)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动词,说。
(3)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4)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6)张良是时从沛公:动词,跟随。
(7)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8)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②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早地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嫌隙
⑥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使……进入
(2)一词多义
①军
②谢
③意
④坐
⑤举
⑥胜
⑦置
⑧如
⑨故
(3)虚词归纳
①为
②因
③乃
四、速读感知课文
1.鸿门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答:
答案 鸿门宴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就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2.围绕“鸿门宴”的故事,请列出有关的四对主要人物。
答:
答案 雄主:项羽←→刘邦。谋臣:范增←→张良。武士:项庄←→樊哙。内奸:项伯←→曹无伤(曹虽未出场,但影子同在)。
3.熟读课文,了解鸿门宴的经过后,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答:
答案
一、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很,十分
(4)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的地区
今义:山东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2.词类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