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雷达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
2014年6月9日
电子工程学院
雷达原理: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实验1.雷达测距
实地距离测量结果 显示终端距离读数 相对误差 第一次 10.5m 0.084-0.078 NM 11.28m 6.9% 第二次 11.7m 0.078-0.072 NM 11.28m 3.7% 第三次 11.8m 0.072-0.066 NM 11.28m 4.6%
当前脉宽对应的理论距离分力
出现误差的原因:
雷达本身的系统误差;实地测量的度数误差;显示屏上显示的角反射器为较大的点,在定位是存在误差。
实验2.雷达测角
角反射器到雷达距离 0.084 NM 157.92m
角反射器间距 计算角度值 终端方位读数
雷达方位差 第一次 5.15m 1.87度 356.0度 354.3度 1.7度 第二次 4.75m 1.72度 354.3度 352.7度 1.6度 第三次 4.65m 1.68度 354.3度352.8度 1.5度
当前波束宽度对应的理论距离
出现误差的原因 :
雷达本身的系统误差;实际测角是通过在同一距离环上的不同方位角上放置角反射器,在雷达显示终端上显示的两个目标可以分辨时,测量此时的目标距离,计算目标之间的夹角,作为实测得到的角度分辨力,故存在和测距相同的误差。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雷达的距离和角度分辨率受雷达的波形、增益、量程等,还有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起伏等影响,测量方法不恰当或者测量人员读数存在的舍入误差也会干扰试验。在试验中,雷达显示屏上有较多杂波,这给我们寻找目标造成了一定难度,另外,放置角反射器的同学也应该注意不要将角反射器放到离树林较近的地方,这样会目标很难被发现。通过本次实验,使我们加深对雷达基本原理认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实际测距和测角的方法,还体会到准确沟通完成实验的过程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影响,学会了有效的团队合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