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生试题2.doc

发布:2016-05-05约2.53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 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 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组织因子 E.凝血酶活性 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 失血性贫血? ? ???? B. 中毒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 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 血小板大量消耗 ?? 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 C. FDP的作用??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A型选择题 ( 1 )在 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 胎盘早期剥离 B. 羊水栓塞 C. 肿瘤性疾病 D. 严重创伤 E. 感染性疾病 ( 2 )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 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 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 DIC 关系最密切 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C. 微循环血流淤滞 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 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 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 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 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 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 DIC 的原因是 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 6 )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凝血因子的激活 B. 凝血因子大量入血 C. 凝血酶大量生成 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 凝血因子的激活 ( 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 Ca 2 + 、凝血因子 a 和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 激活凝血酶原 C. 激活凝血因子 D. 激活凝血因子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 ( 8 )急性 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原 C. Ca 2 + D. 凝血因子 E. 凝血因子 第六章 发热 一、选择题: 1、 A.外致热源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 A.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 E.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 3、 A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4、 A.鼠疫 B.霍乱 C.伤寒 D.大叶性肺炎 E.流感 5、 A.新生儿溶血 B.风湿热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疟疾 ? 1? 下面那种情况是过热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E 先天无汗腺 E 脑膜炎 2 对人体有致热性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来自 A 肾上腺素 B 睾丸酮 C 甲状腺素 D 胆囊素 E 肾素 3 下面那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白细胞致热源最多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酸粒细胞 D 肝脏星形细胞 E 淋巴细胞 4 茶碱增强炎症发热的机制是 A 增加前列腺素 B 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 抑制 磷酸二酯酶活性 D 抑制前列腺酶的活性 E 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 传染性发热见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