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该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 如图,出土于仰韶文化的陶盆内壁上部绘有人面、鱼纹、花纹的组合图形,人面的双眼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若有所思的情态,好像是陶醉于鲜花的芬芳,又像是在谛听游鱼的细微动静。这体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A.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
C.重在表现的
D.是生产力低下的一种自然回应《尚书·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里居(君)”这体现了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具有:
A.严格的上下等级特点 B.部落联盟的某些特征
C.绝对的控制与服从关系 D.鲜明的血缘宗法关系《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神化皇权,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同时还搞“封禅”(封是到泰山顶上祭天,禅是到山下祭地)。这说明秦始皇:
①为专制皇权寻找理论根据 ②宣扬天命论,为其统治服务
③主张以柔克刚,传世百代 ④传播封建迷信,愚弄老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琅邪台刻石上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称“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A.秦朝的经济政策重在打击非生产性活动 秦朝的经济政策力图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朝的经济政策鼓励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秦朝的经济政策体现民本思想爱惜民力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促进了衣食结构的改 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形器走天下”之说。这充分说明了: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雅典的公民大会在处理例行公事时通常不会发生引人入胜的辩论。但在讨论军国大事或审判高级领导人时,则会出现唇枪舌剑、往返驳诘的场面。这说明公民大会辩论场面出现的前提是:
丰厚学养的辩论家在场 出现了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遇到了难以决定的议题民众法庭办案不公失信于民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使平民取得平等的婚姻权利;公元前367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前326年,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以上法律制定的目的是: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促进罗马经济的发展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保证罗马法律的公正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拓展生存空间延伸贵族王权 殖民掠夺活动 奴役他方民众1850-1870年的法国,煤产量从不到450万吨增至1,333万吨;钢产量从28万吨增至101万吨……。20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两倍,对外贸易额增长三倍。农业也开始由工业装备起来,化肥、脱粒机、收割机、刈草机的使用日益普遍。由材料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到第二帝国晚期,法国成为欧洲工业中心 重工业、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
到第二帝国晚期,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君主制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2012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前俄亥俄州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