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4《“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一)》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远征俄国 1812(5-9) 法、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3-1814 英、俄、普、西、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辟 百日王朝 1815.3.20—6.22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典 滑铁卢战役 革命性 侵略性 双重性 前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果实,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 后期战争带有侵略和争霸性质, 预示这一帝国不能持久。 远征俄国 1、目的: 2、结果: 3、败因: 4、影响: 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战争失败,被迫撤退。 1)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 2)后方供应不足; 3)气候寒冷 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 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莱比锡大会战(即1813年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1、原因: 1) 英俄挫败法霸权 2)其他欧洲国家摆脱帝国统治,是“民族之战” 2、结果 : 法军惨败;退位;流放; 3、影响: 1)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帝国开始瓦解(1804—1814) 2)波旁封建王朝复辟 有人说,莱比锡之战实际上是欧洲大陆上各民族的“民族之战”。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拿破仑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肆意践踏弱小民族的民族主权,违背了民族独立自决原则。 在法兰西帝国势力鼎盛时期,弱小民族无法撼动拿破仑大军;当拿破仑远征俄国惨败时,欧洲各民族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积蓄的民族力量必然总爆发, 因此这一战被当做决定欧洲各民族未来命运——是屈从于拿破仑军事统治还是获得民族自决的关键之战。 滑铁卢战役 背景: 波旁王朝竭力恢复特权,报复革命党人 欧洲各国首脑分配战利品 1815年3月拿破仑回到巴黎,迅速恢复帝国,史称“百日王朝”。 滑铁卢战 役 过程: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 结果:流放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 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 ①策略失误 ②两线作战(封建欧洲国家和英国) ③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④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 思考:拿破仑帝国为什么灭亡? ⑴前期:①目的: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 ②性质:正义,具有革命性。 ③结果: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果实,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⑵后期: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②性质:非正义,具有争霸性和侵略性。 侵略性:侵犯和奴役了欧洲许多民族独立 的国家和人民,招致人民的反抗。 争霸性:与欧洲强国(如与英俄)进行的战争,又具有争霸的性质。 ③结果:被反法同盟与欧洲民族之战击败, 侵略战争招致反抗,致使帝国覆灭。 阅读思考: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思考:材料一中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 肯定原因: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进一步摧垮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否定原因: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具有侵略、奴役其他民族的一面 伟人们对拿破仑的评价: 歌德说:“拿破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最富于创造力的人……” 黑格尔说:“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灵魂。”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伟大的拿破仑”。 司汤达说:“拿破仑向世界证明经过了多少世纪之后,恺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 丘吉尔:“这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 斯大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