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素质教育不容忽视
[内容摘要]: 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推行素质教育的主体,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慧行为活动,其行为过程都有很多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根据这些心理因素的机理可将它们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大量实验证明:人的智力因素主要由先天遗传决定,相差不太大,而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非智力因素中的潜能,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下面就我在班工作实践中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合理的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能鼓舞人心,增强行为的内驱力。在遇到困难时,它能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动力,当接近目标时,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促进人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许多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班时,往往首先着眼于学生原有成绩好坏或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并因此庆幸或抱怨,殊不知原有成绩并非今后学习动向的标志 。所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打破他人的传统观念,经常利用班会、集会、活动等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二、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坚持勤学苦练的态度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可以说意志是成人、成才、成事的关键。无论从事什么活动,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都难以获得成功。对于青少年而言,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锤炼顽强的意志。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应注意,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应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信心,增添勇气,激励他们克服障碍,战胜困难。只有他们有了坚韧不拨的意志,才能产生激励人的决心、信心,迎着困难而进。同时,还要有坚持勤学苦练的态度,这样就能取得好成绩。例如,有一次我在改同学们的周记,有一个名叫刘明的学生颇有体会地说:“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期末考试时间临近,一次偶然事故我摔伤了腿,两个星期不能上学。班主任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坚持为我补课,鼓励我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努力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还与其他科任教师联系给我补习,当我有了一点进步时,还得到教师的赞扬。我明白他们的苦心,学习更加努力,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教师不失时机把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成功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成功了。
三、激发学生爱好科学的热情,培养广泛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该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某一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全神贯注去学习,效果特别好。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爱好科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领域。所以,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爱好科学的热情,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其了解大自然,发挥其特长。
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与自悲心理,在自尊自爱中增强自信心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静下心来找原因,而是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认为自己脑子笨,自暴自弃。作业中遇到困难,不依靠自己去解决,总是急于问同学、问老师,学习缺乏积极性、独立性;生活中遇到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搞好学习,就能大大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比如,98年我班学生李群玉因期中考试不理想而产生厌学时,我及时在班会上鼓励她:“你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继续努力,你的成绩会有进步的”,我想这样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和巨大的信心。经过她的努力,期末成绩果然进步了。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获得成功总是和自信分不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去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在自尊、自爱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五、开导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创设愉快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
稳定的情绪,能对学习、工作有自觉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才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生是情绪最容易激动的时期,如何开导他们排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召开科任老师会议,让每位老师了解我班情况,并把我班特别是定为“近期发展区”的学生情况介绍给每位老师,使他们对我班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排除学生的各种干扰,从中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期望和信任,创设学生愉快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学生有了这些“暗示”,内心会产生一种被关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