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育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 要:非智力心理因素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寓趣于教,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求知欲;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进情感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积极引导、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组织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能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88-02
一、引言
在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是整体发生的,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而且要重视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好胜心、自我意识、独立性和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征,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非智力心理有特殊功能,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1.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进行现代人意识培养。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兴趣与情感。为此,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握好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明确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对??育产生终身性的需要,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寓趣于教,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求知欲。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娱乐教育,激发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与参与热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地选择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选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内容,采用各种生动有趣、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习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3.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进情感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因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总是伴有主观的情感,而情感又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因此,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得到满足时、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越深,爱得也就越深;学习情绪就越高涨,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学生就会感到压抑、厌倦,情绪低落。在教学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挥学生机体的高效工作能力,尽量避免些消极因素的干扰,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情感交流,使他们充分地体验与表现自身的价值,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者和参与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知音”。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往往由于教师的参与,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更加活跃。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也会越来越加深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将事半功倍。
4.积极引导、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之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通过教学过程或生活中发生的凭借顽强意志达到成功的具体事例的教育,提高学生对意志品质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设难―克服―新的困难―再克服”模式,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办法,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其次,要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对意志软弱、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培养他们勇敢、顽强、果断精神。对轻率、冒失、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通过体操、球类活动和比赛,培养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毅力差的学生,要通过长跑、游泳、滑冰等项目活动,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而获得成功中得到满足感。同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