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士学位论文___利用粉煤灰配置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耐久性分析.doc

发布:2017-01-19约8.43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设计 题目:利用粉煤灰配置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耐久性分析 专 业: 材料工程技术 班 级: 材料3123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起止日期: 2014.12 -2015.01.12 摘 要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釆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高性能混凝土以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一定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而著称。本文对针对粉煤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可供以后类似配合比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磨细矿渣粉;粉煤灰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摘要 1 第2章 高性能混凝土概论 2 原材料的选择及技术要求 3.1 水泥的选用及检测 3 3.1.1水泥的选用原则 3 3.1.2 水泥实验与检测 3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附 录 37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被认为耐久性最好的传统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的内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其性能,即为适应现代化施工需要的拌合物的性能,在严酷的条件下的耐久性以及它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与传统的混凝土技术相区别,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HPC)。高性能砼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保证混凝土的适用性和强度并达到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磨细矿物掺合料和高性能外加剂。十多年来,由于各国政府对高性能混凝土高度重视,对高性能砼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与传统混凝土不同,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得以使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性、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认可,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特点是最低水较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还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混凝土建筑物如高层超高层的大楼,城市立交,跨河跨海大桥,大型隧道等大型的混凝土工程的需要越来越多,也来越多的被兴建。这样的轮工程所在的环境恶劣,施工过程中难度加大。建成的混凝土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新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而且制成的混凝土要有足够的使用寿命,更要经久耐用。 第一节环境 设计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满足经济原则;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水泥,合理地使用材料和降低成本 配合比法则 灰水比法则 可塑状态混凝土水灰比的大小决定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并影响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与灰水比成正比。灰水比一经确定,决不能随意变动。这一法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灰 包括所有胶凝材料,因此灰水比亦可称之为胶水比 混凝土密实体积法则 混凝土的组成是以石子为骨架,以砂子填充石子间的空隙,又以浆体填充砂石空隙,并包裹砂石表面,以减小砂石间的摩擦阻力,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流动性。这样,可塑状态的混凝土总体积为水、水泥、砂、石的密实体积之和。这一法则是计算混凝土配合的基础。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包含了密度不同的各组分,因此更应遵守这一法则。 最小单位加水量或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法则 在灰水比固定、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满足工作性的最小加水量可得到体积稳定的、经济的混凝土 最小水泥用量法则 为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抗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在满足混凝土早期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 原材料的选择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