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硫化氢监测与防护之案例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 案例篇 “12.23”特大井喷硫化氢泄漏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2点,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特大井喷失控硫化氢泄漏事故,造成特大人畜伤亡,死亡人数达243人、中毒住院治疗2142人、65000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达6432万元。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发生事故的是川东钻探公司第二钻井公司12钻井队是金牌井队、集团公司甲级资质井队。使用新购的70LC型钻机,应用了顶驱装置,螺杆钻具,MWD随钻测斜仪和PDC钻头等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部署的罗家16H井是位于川东罗家寨构造上的一口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水平井。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事故经过:2003年12月23日 2:29钻至井深4049.68m; 3:30循环; 12:00起钻,在起钻过程中顶驱滑轨偏移,导致挂吊卡困难,强行起至安全井段(井深1948m套管鞋内),灌满泥浆后,开始修顶驱滑轨; 16:20修顶驱滑轨; 21:51起钻在井深195.31m,发现溢流1.1m3(当班地质录井人员从监视仪上发现出口电导骤然上升,立即上钻台向司钻报告),立即下放钻具至197.31m; 21:55抢接回压凡尔,抢接顶驱未成功,发生强烈井喷,钻杆内喷高5~10m,钻具上行2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21:59关球型、半封防喷器,钻杆内液气同时喷达二层台以上; 22:01钻杆被井内压力上顶撞击在顶驱上,撞出火花引发钻杆内喷出的天然气着火; 22:03关全闭,钻杆未被剪断而发生变形,火熄灭,但井口失控,转盘面以上有约14m钻杆倾倒向指重表方向; 22:32向井内环空注入1.60g/cm3的泥浆(无法估计替入量),关油罐总闸,停泵,柴油机、发电机熄火; 24:00井队人员全部撤离现场; 24日13:30井口停喷,两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28MPa; 24日16:00点火成功; 27日压井成功。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专家组对此次事故直接原因的结论意见如下: 1、产生溢流到井喷的直接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这一天然气水平井的特高出气量预测不足; (2)目前含量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5)起钻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上述原因均对产生溢流并导致井喷有一定影响,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2、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12月21日下钻的钻具组合中,有关人员去掉回压阀,违据反了“罗家16H井钻开油气层现场办公要求”的明文规定,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3、事故、扩大的直接原因 有关决策人员接到现场人员关于该井井喷失控的报告后,未能及时决定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造成事故扩大,导致重大损失。 事故案例一“12.23”特大井喷事故 这是我国石油行业类似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故将此次事故定为:“12.23”井喷特大事故。经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鉴定后,事故调查组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责任事故。 2004年1月21日,集团公司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23日作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警示日,2004年在全系统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 “赵48井” 硫化氢泄漏事故 1993年9月28日,位于石家庄市赵县赵兰庄的赵48井,在试油作业射孔过程中发生井喷,毒气扩散面积达10个乡镇80个村庄,这起事故造成7人死亡,重伤24人,轻伤440人,当地附近村民22.6万人被迫紧急疏散。 事故案例二“赵48井”硫化氢泄漏事故 事故案例二“赵48井”硫化氢泄漏事故 1993年9月28日下午,由物理站射孔一队对该油井进行射孔,10分钟后引爆射孔弹,在开始上提电缆时,井口发生外溢,且外溢量逐渐增大,溢出的水中有气泡,当电缆全部从井口提出后,作业队副队长李某立即带领当班的5名工人抢装事先备好的总闸门,在准备关闭套管闸门时,因有硫化氢气体随同压井液、轻质油及天然气一同喷出,使现场一名工人中毒昏迷,其他人员迅速将这名工人抬离现场,当其他人再想返回时,终因喷出的硫化氢气体浓度加大,工人们不得不从井口撤离,撤出井场后,李某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通知村民转移。 事故案例二“赵48井”硫化氢泄漏事故 从28日上午至29日上午,根据井口和井喷情况,在当在驻军防化兵和井陉煤矿抢险队的支援下,试油队关闭了井口左右两侧套管闸门,9时20分,完成了井口控制,从井喷到控制井喷历时18小时。 事故案例二“赵48井”硫化氢泄漏事故 事故分析: 据有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