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特点及形成原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特点及形成原因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或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得到了简化和质量的提高。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载体――被誉为是除电视、广播、报纸外的“第四媒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这一媒介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交流中,形成一个网络群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在文字运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把这种文字的运用称之为网络语言。它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在这个知识与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也极为迅速。
网络语言及其特点
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虫”、“网民”在网上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
网络语言的特点
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符号化。如:“:一)”表示最普通的基本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的地方,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可以说明现在很开心。“:一(”表示抿着嘴,一副如泣如诉的神情,就好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它常常被置于网虫交流当中,以传达某种意义或情绪。
数字化。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快捷,而汉字在输入方式上需要通过拼音的组合或者汉字笔画的分析搜索所需要的汉字,这样的过程无疑给网络的快捷、高效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数字则无须经过这样的程序,它简单、明了。“5555……5555”表示呜呜呜的哭声。
拼音化。“LP”――老婆等的汉语拼音缩写和英文缩写,这样的缩略语成为网络语言的时尚。由于网络和纯文字均不能把人们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语言辅助形式传达给对方,从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方式,这是网络以视觉文字和标点符号为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的必然结果。
个性化。任何人一旦掌握了网络语言交际手段,几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网上发表个人观点,这从网虫们独具个性的网名中可以得到印证。例如:有的人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网名;有的网虫起个英文名字;要么就用数字“112233”;更有甚者就胡乱地在键盘上打点什么。这类网络语言以手代口聊天,以符号的象形、数字的拟声、缩写的会意,可以使相隔万里的人们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还有一些人为了掩饰某些口语的粗俗,经过巧妙的简化处理就可以显得含蓄文雅而且不同寻常。
地域化。网络是一个多语社会,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联上同一个站点,因此网络语言有明显的语言地域性。当大家在同一个页面上聊天的时候就要用彼此可以相互交流的语言。南方人经常问:“什么?”而北方人则会说:“啥?”,南北的地域特色尽显无疑。
随意化。网络交际以文字为主要方式,在网络聊天语中,文字运用得很随意,不规范。如“你是那里人?”(哪里)、“个个”(哥哥)等,如果一个人不是经常上网聊天恐怕就不会明白“大点化”的含义就是“打电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语法上也有随意化、简化的倾向。还有一些网虫在聊天的过程中可说可不说的话运用得比较多,如:“你是谁?”“你的网友!”“你在干什么?”“上网”等,这些话实际上传达的信息几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对陌生人存有一道无意识的屏障。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从信息量的角度分析
1 信息量问题。从狭义的信息量公示来看,信息量就是信息在各种状态下所具有的平均的不确定数。一般来说,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概率越大,信息量越小。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对一种回答作出越少的解释,那么,这种回答所承载的信息就越确定,信息量也就越大。这样,网络语言的简洁性本身就形成了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如网络中的缩略语NB是北京球迷用以表示赞赏的惊叹词的缩写,奉承别人在网上很酷。我们可以用很多感叹词或者组合来表达惊叹的意味,然而网络传播中缺少语音语调的传送,因此我们很难从单个的感叹词中体味到褒贬的感情色彩,也就会引起许多解释,不确定性大。而NB这一感叹词已固定用于褒扬,因此,这个信息不存在不确定性,概率最小,所以信息量也就最大。
2 信息量与新奇问题。信息的不确定性就是熵,而熵的一种功用就是造成新奇感。网络中许多具有高熵值的语言就具备这种功用。这种表示高熵值的词语、符号等并不改变语言的信息量,却造成了网络中语言的独特性。其实所谓的高熵值也就是对于外界(不属于网络群体)而言,对于网络群体中经常使用的人,这种高熵值的,特点就不明显。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