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高考物理专题练习09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doc

发布:2017-08-23约5.7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高考物理专题练习:09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用表达形式: (1)在所研究过程中任选两个状态(一般选择过程的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机械能相等,即E1=E2。注意:过程的初、终状态机械能相等,不能保证在所研究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利用E1=E2建立方程需要选择势能的零平面。 (2)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系统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反之亦然,即ΔEp=—ΔEk, (3)对于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内某一部分机械能减少多少,另一部分机械能就增加多少,即ΔE1=—ΔE2. 4.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方法: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3)若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解答。 5.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一同三不同: 一同:二者思想方法相同。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都是从做功和能量转化角度,来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状态的变化;表达这两个物理规律的方程式都是标量式。都是选择初末状态,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列方程解答。 三不同: 二者使用条件不同.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而动能定理任何力做功都行。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的问题,利用动能定理都可解答。 二者分析思路不同。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后,只要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即可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解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但要分析各力做功情况,还要求出这些力所做的功,然后才能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解答。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θ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点.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的B点由静止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停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最终将停在A点 B.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点 C.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D.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大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选项D错误。 2. (2013武汉摸底)如图所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杆AB,是按照从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o平抛的运动轨迹制成的,A端为抛出点,B端为落地点。现将一小球套于其上,由静止开始从轨道A端滑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球到达轨道B端时 A.小球的速率为 B.小球的速率为 C.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o D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BD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mv2,解得小球到达轨道B端时速率为v=,选项A错误B正确。设轨道在B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tanα=,cosα=。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1=vcosα==,选项D正确C错误。 3. (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的质量为4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倾角α=60° B.A获得最大速度为 C.C刚离开地面时,B的加速度最大 D.从释放A到C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B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答案:B解析: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拉力等于A重力沿斜面分中,A、B、C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D错误。 . (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轨道上,现以水平力击打小球,使小球能够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轨道的最高点C,则水平力对小球所做的功至少为 A.mgR B.2mgR C.2.5mgR D.3mgR 答案:C解析:要通过竖直光滑轨道的最高点C,在C点,则有mg=mv2/R,对小球,由动能定理,W-mg2R= mv2,联立解得W=2.5mgR,选项C正确。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物块滑动的距离s跟弹簧压缩量△x之7(2013吉林摸底)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B.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C.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