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演 开题报告1演 开题报告1.doc

发布:2017-01-06约2.1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选题科学依据 1、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包括: 掌握广义变换原理及其时频分析特性,并分析其在薄层研究中的可行性。 研究当单一薄层中反射系数极性相同或不同,反射系数大小相等或不等时的时域波形、振幅、视厚度以及频域振幅谱、峰值频率、陷频频率的变化规律,寻找对反射系数大小和极性不敏感的属性特征参数,建立其与薄层厚度之间的定量解释关系。 研究当薄互层层数、采样间隔等参数变化时反射系数谱及反射波谱的变化规律。 分析当砂泥岩互层层厚和互层数变化时峰值频率、瞬时频谱最大幅度、陷频频率、频谱宽度、时域振幅等时频特征的变规律,并分析各参数与层厚、互层数之间的关系,寻找等厚薄互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规律。 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措施、技术关键) 技术措施: 本节从波场延拓理论出发,采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厚度的薄层进行了正演模拟并获取相应的炮纪录,抽取零偏移距地震道,采用广义变换分析反射复合波的瞬时频谱,考查不同厚度薄层的时频特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从时域波形、振幅、视厚度以及频域振幅谱、峰值频率、陷频频率中优选出对反射系数大小和极性不敏感的属性特征参数,建立其与薄层厚度之间的定量解释关系,从而为复杂地质环境下有利薄储层的定性识别和厚度定量预测奠定技术基础。提高使计算机能力,加强编程练习。 技术关键: 试图寻找对薄层厚度敏感且稳定的解释参数。 寻找对河道砂体边界比较敏感的参数,试图建立一种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薄层定性识别与厚度定量预测方法。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于深层来讲,薄层的分辨能力降低。4、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5、工作总体安排与进度计划1、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查阅文献,进行总结,完成开题。 2、2012年1月----2011年4月:完成薄互层时频变化正演模拟研究的理论准备。 3、2012年5月----2012年6月:正演模拟地震纪录,完成相关数据的提取工作。 4、2012年7月----2012年9月:实际资料处理。 5、2012年9月----2013年3月:总结研究内容,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三、开题条件 学术(或技术)条件 2、实验(或试验)设备条件 3、经费预算与落实情况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五、考核情况 记录人(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论证小组考核结果 总评成绩(选择其一): 优良 合格 不合格 是否同意开题: 论证小组主持人(签字): 年 月 日 论证小组成员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1 反射系数值较小 反射系数值较大 极性相反 极性相同 极性相同 极性相反 大小不等 大小相等 大小不等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不同厚度单一薄层地质模型建立(1-29m)0 数值模型建立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基于广义S变换的反射波时频响应特征分析 极性相反 极性相同 时域特征 频域特征 时域特征 频域特征 不同厚度薄层时频特征随反射系数大小、极性的变化规律总结 根据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的大小和分布范围定性判别薄层厚度区间 寻找对反射系数变化不敏感的特征参数建立薄层厚度定量预测方法 互层数不同 薄互层类型 依据互层数和薄互层类型进行薄互层模型设计 等厚层 2层 3层 6层 10层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数值模型建立 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