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卡拉伽斯铁成矿BIF型富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72 矿 物 学 报 2013 年
巴西卡拉伽斯铁成矿省BIF 型富铁矿床的成矿地
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姚春彦,董永观,曾勇,郭维民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江苏,210016 )
巴西卡拉伽斯(Carajás )铁成矿省的富铁矿 以古元古代最为重要,太古代次之。新生代成矿
床是世界级的超大型铁矿区之一,其位于亚马逊 期表现为在气温高、雨量季节性变化大条件下,
2
克拉通巴西帕拉州境内,分布面积约 4000 km , 通过对胚胎矿、原生矿、含矿建造的改造形成大
共约有 60 个矿床,以北山、南山矿床为主体, 量表生、次生富集矿床(沈承珩等,1995)。含铁
东山和圣弗斯铁矿次之(图1,Fabre et al., 2011 )。 建造主要赋存在 Itacaiúnas 剪切带太古代格拉奥
该成矿省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出露,以太古界分布 帕拉群(Grăo Pará )群的低级变质沉积岩或火山
最广,其次为下、中元古界,岩层中以富含多期 -沉积序列内的地层单元中。
次的火山喷发物质为特征,太古界铁镁、超铁镁
质洋壳物质较多,下元古界海底基性火山物质发
育,至中元古界则以中酸性火山物质为主(沈承珩
等,1995)。成矿省内发育两套太古代构造单位,
南部古老的 Rio Maria 花岗绿岩带和北部 E-W 向
的Itacaiúnas 剪切带(Araújo et al.,1988 ),同时东
部与晚元古代 Araguaia 褶皱带相邻,西部被中元
古代地层覆盖。其中北部的 Itacaiúnas 剪切带发
育两处走向均为 E-W 向大的断层体系,分别为卡
拉伽斯碰撞走滑体系(CaSSS )和 Cinzento 碰撞
走滑体系(CzSSS )。在太古代和元古代时期,
Itacaiúnas 带先后经历了如下几次与成矿作用有
关的地质事件(Holdsworth and Pinheiro,2000 ):
图 1 卡拉伽斯矿区地质图,据 Fabre et al., 2011 修改
(1) 2.8 Ga Itacaiúnas 剪切带高温韧性变形期,该
期构造活动主要影响基底的岩石组成;(2) 2.7Ga
火山岩的喷出、侵入和铁成矿期(格拉奥帕拉
群),随后受到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2.76 Ga );
(3) 2.6 Ga CaSSS 和 CzSSS 断层系统的发展时期,
发育正断层,有岩床和岩堤的侵入,形成 Ácuas
Claras 组的卡拉伽斯断层沉积;(4)1.9 Ga 花岗质
深成岩和岩墙群的侵入。
卡拉伽斯铁矿区的富铁矿平均含铁 65% 以
上,具有 2 个重要的成矿期,分别为前寒武纪成 图2 卡拉伽斯北东 4 铁矿剖面示意图
矿期和新生代成矿期。前寒武纪成矿期,除了形 富铁矿床受到风化淋滤的二次富集作用,三
成矿床外还为后期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矿源层或 层结构十分明显(沈承珩等,1995,图2) 。矿体表
矿源岩,对红富矿来说则为成矿的胚胎期,其中 部为受强烈风化淋积(局部为冲、坡积)形成的
铁角砾岩(CANGA )及蜂窝状铁帽,矿物为赤
基金项目:南美巨型成矿带南美巨型成矿带重要矿床成矿背景、 铁矿、针铁矿等,厚度 20m 左右。矿石含铁 60%
成矿作用与成矿潜力研究 (项目编号:1212011220909) 左右,由于含碱偏高(0.2%~0.45% ),未被利用。
作者简介:姚春彦,女,1980 年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 矿
床学、地球化学研究. E-mail: ycyan@126.com 第二层为矿床的主体部分,由赤铁矿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