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岩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划分及成矿地质特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辽东岩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划分及成矿地质特征摘 要:辽宁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地质历史漫长,矿化活动频繁。金矿的类型是比较复杂而多样的。在前人对金矿床的主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岩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控矿因素、矿质来源、容矿岩石建造等方面的特征将金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金矿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沉积—变质金矿床、变质—热液金矿床等4个主要成因类型,并概括了各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以寻找到相似的矿床。
关键词:辽东 岩金矿床 成因类型划分 成矿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24-021 金矿类型划分
1.1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1)同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同熔岩浆热液金矿床产于大陆边缘活动带内,燕山期火山—构造岩浆岩带中,矿化围岩以花岗岩类为主,矿体产在石英脉、石英网脉带或蚀变破碎带内。经常表现矿床上部或两侧围岩中呈石英脉,下部和岩体内部呈细脉带或蚀变破碎带。成群成组出现。岩株或岩枝体顶端及突出部位,矿化强烈。岩体由陡变缓,从窄变宽,由简单变复杂的地段,是矿体定位的主要空间,含金矿物以银金为主,硫化物含量占3~10%,围岩蚀变多出现钾化和硅化。
控矿岩体稀土元素特征:?%]Eu为0.729~0.928,稀土总量94.77~193.05ppm,?%LLREE/?%LHREE值为3.79~ 8.50,球粒陨石化稀土元素模式曲线,略向右倾,单脚平滑,Eu上Na2O>K2O,Al2O3/(CaO+Na2O+K2O)为0.82~1.09,平均值为1.06。结合岩体中黑云母、磁铁矿及所含微量元素特征,可确定为同熔型花岗岩类。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34S‰一般在+0.9~-0.8之间,矿石铅具有混合铅特点,相应在同期岩体内发现有与太古宙岩石相同的宇宙土,均表现出岩浆上侵过程中,曾受到基底岩石或沉积岩的混染。
(2)重熔型岩浆热液金矿床
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则主要受中生代印支—燕山期重熔岩浆活动带制约。矿化围岩亦以花岗岩为主,少数为太古宙或元古宙岩石。含金岩石脉成群成组,平行排列。岩石类型有金—辉铋矿型、金—黄铁矿型、金—多金属型,金属硫化物只占1%~5%。自然金成色较高,多数呈显微金,可见金较少。围岩蚀变范围较窄。
经过对主要控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统计,多数元素丰度值相当地壳丰度值,仅Cr、Ni丰度值低于地壳丰度值,而Cu、Pb丰度高于地壳和世界花岗岩平均丰度值。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型基本右倾,Eu略显负异常,?%]Eu0.55~0.65,仅个别达0.91,?%LREE/?%LHREE、?%LLREE/?%LHREE比值较大。87Sr/86Sr初始值为0.7115~0.7152,?%]18O值7.8~12.45‰。在岩石化学ACF图解上,样品均落入S型花岗岩区。
(3)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
主要赋存在由同熔型花岗岩类组成的火山—构造岩浆带内。金在矿床中分布较普通,以多金属伴生金为主,但也有的矿床可圈定出金多金属综合矿体和独立金矿体。
含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与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多在金云母、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蛇纹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物出现的复杂矽卡岩中,特别是金云母化强烈,多金属硫化物发育处。金矿化发生在钙矽卡岩形成期,中温条件下石英硫化物阶段。
1.2 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这一类型金矿床与中生代陆相次火山活动有关,金矿体存在于石英脉、石英网脉带、硅化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囊状,有明显垂直、水平分带,以金银矿为主,并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为主。
1.3 沉积—变质金矿床
(1)太古宙层状浸染型金矿床
主要含金岩石为片理化条纹状黑云斜长变粒岩,条带状绿泥黑云角闪片岩,磁铁角闪石英岩和黑云变粒岩。原岩为长英质凝灰岩夹少量熔岩、硅铁质岩,正常沉积的泥、沙岩。厚度大于120m。矿化岩石呈似层状,具多层性,与围岩产状一致,整合接触。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呈它形—半自形粒状、条带或条纹状产于绿泥石化黑云角闪石英片岩中,靠近暗色造岩矿物条带一侧。含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既有黄铁矿中包裹金,也有与浅色造岩矿物呈连晶产出,或嵌于硅质条带中。 通过矿石中铅同位素分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属于古老正常铅,与含金铜铅锌矿床共生,均属海相火山喷气成因。从火山喷发的时间上看,铜锌型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床的形成早于层状浸染型金矿床。后者趋向于在锌、铜硫化物减少,黄铁矿硫化物增多的地段产出。
(2)元古宙铁镁碳酸盐系中的金矿床
金矿床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上部含铁白云石大理岩、黄铁矿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及磁铁菱铁镁矿层中。金矿体的形态和规律,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