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
第一章 绪 论
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
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主要靠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是发展变化的。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物品两个特性:
(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2)规模效益特别大。(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4)具有自然垄断性。(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
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优 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
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必须注意:1、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避免强迫命令、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瞎指挥;2、要掌握适用范围和尺度,不能任意扩大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更不能滥用行政手段;3、要与其他管理手段结合运用;4、要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和必要的责任制,使行政手段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5、要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改进管理效果。
经济手段(政府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客观经济规律;价值工具;物质利益。)
经济手段的特点:1.利益性: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来进行管理;2.调节性:各种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可以有效调节、制约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3.间接性和非强制性:通过改变各种经济变量来调整利益关系,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从而间接地影响、干预管理对象的行为。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经济手段可分为:
1.宏观经济手段: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国际贸易手段;价格;工资。
2.微观经济手段:工资;奖金;罚款。
优 点:能够减少管理事务,提高管理效益;便于分权,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局限性: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容易导致经济紊乱;不能解决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管理问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小政府大市场:优缺点)
(大政府小市场:优缺点)
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
改革的基本动因:1.缓解财政压力。2.因应公众舆论的变化和要求。3.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
改革的主要内容:1.私有化2.市场化3.社会化4.地方化
1.私有化 :让私人、私营机构和私人企业购买部分公营事业,或把原先政府管理的公营事业项目转包给私人企业或公司。
优点:(从政府的角度看)减少了政府职能和责任;减少了政府雇员人数和管理机构;缓解了管理困难;减少了财政补贴;减少了财政赤字;增加了税收和出售收益。
(从公共企业角度看)实现了扭亏为盈;增强了竞争力。
2.市场化:对于那些不宜私有化经营的公共事业,则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竞争以提高其运营效率。竞争分为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外部竞争的主要方式有合同出租、公私合作、放松管制;内部竞争主要是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赋予服务对象自由选择权,建立公共服务内部市场是其基本方式。
合同出租(名):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
运作方式: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由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生产公共服务、政府出钱购买承包商生产的服务。
以私补公(名):用说服、宣传、表彰、政策优惠等手段鼓励和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