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ppt

发布:2019-04-27约5.1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中考题型解读:材料分析题 题型导读 材料分析题是孝感中考历史的必考题,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型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从材料采用的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种:文字型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图文混合型材料题。 解题指南 解答材料分析题,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注意阅读顺序。先阅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 2. 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集“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3. 回答问题。 首先,确定材料所反映的是教材中哪一单元哪一课的内容,尽量结合材料和教材中的内容来回答。牢记“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基本规律。 其次,按问、按分,列点回答。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答,分少则简答。另外,可以依据分数来推断答案的数量,例如,分值是2分,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答案一般情况是1点或3点,以此类推。 再次,语言要言简意赅,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切不可口语化。 最后,认真检查。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典例演示 一、文字材料类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一是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段材料;二是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三是从教材、教参和教育读本中选取材料;四是从报纸杂志、广播影视、采访纪实中选取材料。 【例1】(2017沈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 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的蜡烛都买不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 表现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工业生产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对外贸易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贫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美国经济? 答案:(2)国会立法,国家干预经济。 材料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答案:(3)法西斯道路。 材料四 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反法西斯联盟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4)根据材料四回答,德国发动战争的结局 如何? 答案:(4)德国战败投降。 二、表格材料类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