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流与国际多式联运.ppt

发布:2017-03-26约6.08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多式联运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 教学内容: 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分类 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三种间隔: (1)所有权间隔 (2)场所间隔 (3)时间间隔 这三种间隔必须通过流通活动来解决。由此可见,流通活动既包括商流,也包括物流,而物流不仅仅指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转移,还包括商品实体在时间上的暂时储备。事实上在我国,物流在单独作为一个行业部门之前,物流活动一直是归口到流通部门。 流 通 广义的流通指所有可以流动的要素的流动,如资金的流通、商品的流通、非商品的流通、信息的流通,文化观念的流通等。 狭义的流通仅商品流通,这是流通中的主流,也是我们要讨论的对象。 商 流 解决所有权间隔的交易称为商流。商流是流通活动的内容之一。 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由于所有权的间隔,生产者要想把自己的产品让渡出去,必须通过交易完成,顾客要想得到所需的产品也必须通过交易完成。 物流(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中的“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 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的运动,这种运动也称之为“位移”。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与物流都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存,互相补充。商流与物流的统一是指商流和物流在同一时间发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便是商流与物流统一的形象写照。 物流的发展过程 80年代前、中期,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 80年代在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物流尤其是伴随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90年代以来,Internet、条行码以及卫星定位体现在物流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这些高科技的服务手段和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成为物流企业保证自身竞争力的必备法宝。 21世纪将是物流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1993年以后开始把物流提到重要的议 事日程。其表现: 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等等。 现代物流分类 现代物流分类 现代物流分类 现代物流分类 现代物流分类 现代物流分类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1、运输子系统 2、仓储子系统 3、商品检验子系统 (1)在出口国检验 (2)在进口国检验 (3)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复验 4、商品包装子系统 (1)外贸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有 (2)外贸商品包装的分类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目前对于第三方物流解释很多,国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认定的所谓第三方物流是相对第一方,即买卖合同中的卖方、运输中的发货人,或第二方即买卖合同中的买方、运输中的收货人而言。他是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委托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的。因而,在物流业中,除第一方、第二方以外的物流经营人均可称之为第三方。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物流的分类与性质 分类有: 1、承运人型:主要是船公司、无船承运人、陆路承运人; 2、客户代理人型:相对第一方、第二方而言的第三方,即受第一方、第二方的委托为其提供服务的人; 3、仓储经营人型:对客户提供的原料、商品或其他进行储存、加工、装卸的经营人。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基本性质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主要是接受委托,就有关商品运输、转运、仓储、加工、进出口报关、进出口报检、装拆箱等业务服务的一个经营人。因此,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对同一商品的物流活动同时受制于多个合同的制约。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特征 1、不拥有自己的商品; 2、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可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装卸机械或其他硬件设施; 3、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可分别为第一方、第二方提供服务,也可同时为第一方、第二方提供服务; 4、第三方物流经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