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8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题技法】 (1)图中①过程: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获得的组织器官:主要性状与提供___________的个体相同。 (2)图中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创造气体环境。 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C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体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 早期胚胎培养 维持细胞代谢 维持培养液的pH (4)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5)胚胎干细胞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限制酶 DNA连接酶 载体 囊胚的内细胞团(早期胚胎) 原始性腺 【知识·方法·误区】 1.细胞工程概念的常考点: (1)定向性:按照人的意愿。 (2)目的: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和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组织培养易错点: (1)条件:无菌、离体。 (2)培养基组成:无机营养、有机营养、激素、琼脂。 3.植物体细胞杂交常考点: (1)制备原生质体: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2)原生质体融合:离心、振动、电激、聚乙二醇。 (3)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新细胞壁的形成。 4.动物细胞培养常考点: (1)条件。 ①无菌、无毒;②特殊营养:血清、血浆;③适宜的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含95%的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 (2)两大阶段:原代培养→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系。 5.动物细胞核移植易错点: (1)受体细胞:去核的卵母细胞。 (2)原因:①营养丰富;②体积大,易操作;③含有刺激细胞核恢复分裂能力的物质。 6.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与提供细胞核的亲本性状可能不同: (1)克隆动物遗传物质来自两个亲本。 (2)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3)外界环境条件可能引起不遗传的变异。 7.制备单克隆抗体常考点: (1)3种细胞特点不同。 ①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大量增殖。 ②骨髓瘤细胞:能大量增殖,不能分泌抗体。 ③杂交瘤细胞:既能分泌抗体,又能大量增殖。 (2)2次筛选目的不同。 ①第1次:获得能分泌抗体的杂种细胞。 ②第2次:获得能分泌所需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题组过关】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3)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 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 。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 (1)题干关键词:“效价”“杂交瘤细胞”“传代培养”。 (2)隐含信息:柱形图中效价越高,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越大,说明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力越强。 (3)关键知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流程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 【解析】(1)据图中数据分析,第四次免疫后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免疫后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在一起时,可能发生B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和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细胞核。染色体可达100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答案:(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