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微生物 放线菌和蓝细菌.ppt

发布:2017-06-20约1.86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代表属:共1200种左右(有的认为: 1500多种) (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1000多种,产抗生素占放线菌抗生素的90% (2)诺卡氏菌属(Nocardia):100多种,产生30多种抗生素 (3)放线菌属(Actinomyces):多为致病菌 (4)小单孢菌属:30余种,能产生30余种抗生素 (5)链孢菌属:15种以上 (6)游动放线菌属:释放出有鞭毛,能在水中运动的游动孢子(孢囊孢子) 光是一种电磁波 粒子性质 紫光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红光波长较长,能量小 日光经过棱镜折射,形成连续不同波长的光,即可见光谱 * 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 第二节 放线菌(actinomycete)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霉菌)之间,但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因菌落是放射状而得名。 (一)形态与结构: 1、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三类(图):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匍匐生长在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类似植物的根系) 气生菌丝:长在培养基外/表面 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分化而成 放线菌的形态模式图 2、菌丝直径与杆状细菌差不多,约4微米。 3、细胞结构与细菌的基本相同。但: 4、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 细胞壁含N-乙酰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DAP)(不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不含几丁质与纤维素。 (二)放线菌的繁殖、菌落特征: 1.繁殖方式:无性繁殖 ,类似丝状真菌。 (1)分生孢子:最常见。 由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横割分裂(断裂)而成,故成串排列。 (2)孢囊孢子: 由菌丝分化孢子囊,其内形成大量的孢囊孢子。 菌落特征: 分为两类: ①大量气生菌丝:如链霉菌 ②气生菌丝极少:如诺卡氏菌 (三)经济价值 最大的经济价值:产生抗生素。 产生的抗生素据不完全统计达1700多种,占已知抗生素的2/3 (四)分类和代表属 1. 分类: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2000年):细菌域(23门)--放线菌门--放线菌纲(1个纲)--放线菌目等6个目。大多数放线菌属于放线菌目。 第三节、蓝细菌(Cyanobacteria) 亦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曾作为藻类的一群。 有的蓝细菌是污染湖泊中发生“赤潮”及“水华”的原凶。 蓝细菌是光合型细菌中最大、最多种多样的类群。 光合型细菌 产氧型光合细菌:蓝细菌 不产氧光合细菌:绿细菌(绿色硫细菌、绿色非硫细菌) 紫细菌(紫色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 (一)形态与构造 1. 形态 (1)球状;(2)杆状;(3)长丝状 2. 大小:细胞体积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微米,最大的可达60微米。 能进行光合作用 单细胞、团聚体、丝状体 过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 3、光合作用与类囊体 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微生物(与其他藻类相同) 光合色素 叶绿素: 藻胆素:捕光天线色素,存在于蓝细菌、红藻、隐藻中 藻胆素:包括藻蓝素、藻红素、藻胆紫素和藻尿胆素。 在大多数蓝细菌中,藻蓝素占优势,故细胞呈特殊蓝色,蓝细菌由此得名。 光系统 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 单位称为光系统。光反应由两个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来完成。 光系统I(PSI):含高度特化的叶绿素a分子(P700) 光系统II(PSII):含高度特化的叶绿素a分子-- (P680) 叶绿素b、胡萝卜素、天线色素复合物吸收或捕获太阳能传递给P700和P680。 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被激发 放出高能电子 光的性质 每个光合反应中约有250~350个辅助色素分子起天线作用。 叶绿体基质 光系统2 光系统1 电子载体 类囊体内部 光子 光子 NADPH 非环路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