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价值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下
价值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下
在对价值论美学的理解中,存在着对价值论美学的客观主义误读。价值论美学的客观主义误读,主要出现在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影响比较深的前苏联。尽管在前苏联,也有人主张美的主客体统一论,如M.C.卡冈就认为,审美是人,物质和精神.L.、客体和主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效果审美依照人对它评价的程度成为对象的属性。美这是价值属性,美正是以此在本质上有别于真。只有当我们观照和体验对象时,它才获得自己的审美价值。但是,在斯托洛维奇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下,审美价值的客观论在较大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斯托洛维奇是价值论美学的重要理论奠定者和阐述人,他主张,审美价值是客观的。斯托洛维奇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被认为是价值论美学的重要理论著作,该书第一章在论述了审美的价值本质之后,紧接着便论述审美价值的客观性。斯托洛维奇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一种以唯物史观为依据的价值论,由此来建构认识论和价值论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他说,以唯物史观为依据的价值论,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有机相联,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可能把认识论态度同价值说态度结合起来,而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不协调。他认为,价值论美学主张的价值是客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这一主客体相统一的美学观点与价值是客观的这两种论点之间没有逻辑上的矛盾。他这样分析,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诚然,斯托洛维奇的审美价值的客观论主张,在审美价值属性的客体依附性、人和审美客体关系的现实性、人类审美活动的普遍性等方面可以找到一定的依据,但是,斯托洛维奇的这一主张,明显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中间既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的影响,同时也有列宁的反映论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实践论美学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有着受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影子,另一方面几乎是前苏联美学思想的照搬。
斯托洛维奇主张审美价值的客观性,虽然可以在审美价值的客体依附性、审美关系现实性、审美活动的普遍性等方面找到一定的依据,但是,他的这一做法有着某种本末倒置的嫌疑。对于价值论美学而言,首先是要回到主客体审美关系这一实事,其次,才讨论审美价值依附的客体及其属性。当我们回到主客体审美关系这一实事,便会发现,审美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遇,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相遇的途中,所谓的审美价值,它既不是纯粹客观的,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价值论美学对于审美价值的理解,既不是客观主义(objectivism),也不是主观主义(subjectivism),而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主客观结合论。前苏联著名美学家M.C.卡冈在坚持主客体统一论的基础上,他主张审美价值是一种主客观的结合:审美是从自然和人、物质和精神、客体和主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效果,我们既不能把它归结为物质世界的纯客观性质,又不能归结为纯人的感觉。B、Ⅱ,图加林诺夫亦主张,美,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旧。斯托洛维奇亦赞同主客体统一论,但是,他从主客体统一论走向审美价值的客观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列宁的反映论,但在方法论上是不完善的,他主张区分主体和主观,并区分认识论主客观统一论和实践论主客观统一论,这些做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他匆匆忙忙地摆出审美价值客观论的立场,显然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他的结论也是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美的产生依赖于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审美活动,因此,美并非仅仅是客观的,美建立在客体的真的基础之上,但美并非是简单的客体的真,它是客体呈现于主体的一种属性,因此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蔡元培就曾经指出,美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可以引起美感的条件;在主观方面,又必需具有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与求真的偏于客观,求善的偏于主观,不能一样。朱光潜在《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一文中指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显然,蔡元培与朱光潜二人均主张,审美价值属性是事物客观方面和人的主观方面的结合。
价值论美学主张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论,它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论的美学观。价值论美学既不像客观主义那样认为美是事物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的属性,也不像主观主义那样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而是认为,审美价值是审美客体相对于审美主体的一种属性,它既离不开客体自身的要素,同时也离不开主体的审美观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的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