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ppt

发布:2017-03-04约1.8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 实践理论 反思社会学 * * * * * * 一、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法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与英国的吉登斯和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大代表人物。 1950-1954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 1956-1959年,到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服兵役,转向人类学研究。 1960年后,从事社会学研究;1982-2002年,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代表作为关于阿尔及利亚卡比尔人房屋的研究。 第二阶段为实践理论的形成阶段,代表作为:《实践理论大纲》(1977年)。 第三阶段为反思社会学阶段,代表作为:《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二、实践理论 (一)对“唯智主义”的批判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以往社会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唯智主义取向的批判基础上的。 所谓唯智主义,是指用理论的逻辑代替事物的逻辑。客观主义认识论和主观主义认识论都存在这个问题。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二)实践的逻辑 布迪厄从未对“实践”这一概念做出清楚而明确的界定,只是始终强调了实践的几个特性。 实践的紧迫性 该特性源于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指行动者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这种紧迫性预先就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的未来,这一特性是实践与理论的一个重要差别。 实践的模糊性 实践的模糊性是指实践是非确定的和流动的,但也并非纯粹随机的或全然偶然的,同时也并非全然的非主观的。正因为此特性,布迪厄将实践看作是一种“实践感”。 实践的总体性 实践是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并不像研究它的社会科学那样分裂为各种不同学科的碎片。 (三)基本概念:场域、惯习、资本 场域(field) 场域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 定义:场域是由各种位置组成的客观惯习网络,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这两方面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场域的基本特征是历史性、争斗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 首先,场域是一个运作空间。每个场域都有自身特有的运作逻辑,并且不可化约为其他场域运作的逻辑,具有相对自主性,因此场域也称为社会小世界。作为运作空间的场域是一种人为的建构,是经过漫长的自主化过程后才逐渐形成的产物。 其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有者利用各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场域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强加一种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本最为有利的等级化原则。 惯习(habitus) 惯习是指场域中的行动者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是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为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 惯习具有生成性和历史性特征。 一方面,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它塑造、组织实践,生产着历史。当然,惯习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只是“暗示”行动者应该怎样思考和选择,它提供的是原则。 另一方面,惯习本身又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后天所获得的各种生成性图式的系统。惯习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是“外在性的内在化”。 资本(capital) 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这种劳动同时以物质化和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资本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生成性,总是意味着一种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资本与权力是相联的,一个人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他在社会空间的位置,因此也决定了他的权力。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互转化(可兑换性)。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