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墩首件桩基挖钻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8-06-16约1.15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大桥 主墩首件桩基旋挖钻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总工程师: XXXX工程有限公司 XX工程项目部 二O 年 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 工程简介 3 1.2编制范围及依据 4 1.3工程地质 4 1.4气象与水文 5 2、资源配置及进度计划 6 2.1机械设备配置 6 2.2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6 2.3施工进度计划 7 3、钻孔桩基础施工 8 3.1钻孔平台施工 8 3.2钻机及钻具选择 9 3.3旋挖钻成孔平面布置及施工工艺流程 11 3.4测量放样及钢护筒埋设 13 3.5钻进成孔 14 3.6终孔验收 18 3.7钢筋笼加工及安装 19 3.8 桩身混凝土灌注 21 3.9 钻孔桩施工中常见事故及处理办法 22 4.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6 5.文明施工措施 27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XX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XX大桥全长1046m,共分为六联,跨径布置为(4×35m)+(3×35m)+(95 +218 +95 m) +(3×35m)+(4×35m)+ (4× 35m),桥梁总宽度为26.5m。主桥采用(95﹢218﹢95)m仙鹤型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引桥采用标准跨径为35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结构体系为半漂浮体系,在主塔处梁下设纵向活动支座,横桥向设有横向抗风支座;在主引桥过渡墩墩顶处设纵向活动支座,单侧横向约束。引桥为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主桥采用实体墩,下接承台,基础为φ2.0m钻孔灌注桩;引桥采用柱式墩,上接盖梁,下接承台,基础为φ1.2m钻孔灌注桩,过渡墩(7#、10#墩)基础为φ1.5m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为φ1.2m钻孔灌注桩。主桥桥跨示意如图1-1,桥址示意如图1-2。 图1-1 XX大桥主桥桥跨示意图 图1-2 XX大桥桥址示意图 1.2编制范围及依据 本首件方案为XX大桥主桥主墩8-27#桩基旋挖钻成孔施工工艺。 编制依据: (1)《XX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4) 其它有关国家规范及参考书籍。 1.3工程地质 本区地貌上属长江河相漫滩区,土体为第四系松散层多为新近期的河相漫滩冲积物为主。墩位处各土层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1-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 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全区分布,层底标高-9.45~-10.35米。 (2)层粉土夹粉砂:灰色,湿,稍~中密,夹稍密状粉砂。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局部缺失,层厚10.0~10.4米。 (3)层粉砂夹粉土:灰色,饱和,中密,夹中密状粉土。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厚8.9~10.5米。 (4-2)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稍密状粉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分布于夹江及南侧,厚15.5~16.8米。 (5)层粉砂夹细砂:灰色,饱和,中~密实,局部夹少量中密状粉土。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厚8.8~10.0米。 (6)层细砂:灰色,饱和,密实,夹少量密实状中砂,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层厚7.7~9.0米。 (7)层粗砂夹砾砂:灰黄色,饱和,密实,局部夹少量贝壳及圆砾,砾径0.5~5㎝。主要成份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层厚25.0~26.6米。 (8)层砾砂:灰黄色,饱和,密实。局部夹少量贝壳及圆砾,砾径0.5~2.0㎝。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层厚8.7~9.4米。 (9)层粉质粘土:青灰色,硬塑。无摇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高。全区分布,层厚2.6~3.0米。 (10)层细砂:灰黄色,饱和,密实,夹少量密实状砾砂,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揭露标高-120.35米,最大揭露厚度19.50米。 1.4气象与水文 如皋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的一部分,气候温暖湿润 。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受夏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由于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较明显,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本区主要洪水威胁主要来自长江。 如皋地处江淮之间,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境内河流正常水位为1.9~2.5m,警戒水位为3.0m。历史最高水位为4.93m,最低水位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