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四章公共选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本章提要 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2、财政决策机制(规则) 3、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4、 政府失效 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本章之前分析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 公共产品无市场价格,如何判定稀缺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失效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那么政府就不会失效吗? 既然经济学有经济人假设,那么政府怎么就天然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呢?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私人产品:私人部门,分散选择,价格机制 揭示偏好 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选择,投票规则 揭示偏好 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或社会抉择 ) 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论(Public Choice Theory) 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 非市场的决策要用市场的方法来研究 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三要素: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以个人作为分析的起点——相对应的是方法论上集体主义 经济人假设 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交易政治观 以选票为交易手段,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集中起来并予以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 偏好显示机制——投票 问题: 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 间接民主的情形 即使是直接民主的情形——也有偏好强度问题 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 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即“理性的无知”; 投票交易等策略性行动 利益集团的存在可能使少数战胜多数 偏好加总问题 加总方法 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 一致同意 多数票——如简单多数票 (其缺陷后文分析) 政治均衡——政治市场的效率标准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2、财政决策机制 ——分析投票规则的缺陷 2.1 一致同意规则 2.2多数同意规则 2.3投票悖论 2.4阿罗不可能定理 2.5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2.1 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性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 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 林达尔均衡 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林达尔均衡的达成(上章P48图3-4) 图 林达尔均衡 优点: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帕累托效率 缺点: 但决策成本高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时间成本可能大于公共产品带来的收益 可能存在敲诈 总结评价:“一致同意是好事,但却非常昂贵” 由此解释了:为什么现实中总是要求少数服从多数 少数服从多数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外部成本 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P67图画得有点歪) 外部成本+决策成本 决策成本 外部成本 2.2 多数同意规则 又称“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分类: 简单多数:超过半数 比例多数:超过某一比例 多数同意规则实质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优点: 决策成本小,容易做出决策 缺点: 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外部成本) 无法表达偏好强度 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 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 即“投票悖论” (接下来分析的重点) 总结评价:可见虽然现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服从多数不尽合理 案例:选举规则中的法定人数——析法定人数对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的影响 选举规则除了对投票规则(一致同意或多数同意规则)进行规定以外,一般还有对法定人数的规定 在选举中,只有当参加选举的有选举权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选举所得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