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一章.ppt

发布:2016-11-02约9.53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和讨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两者互为补充,互相支持,共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该做什么?政府又该做什么? 政府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第二节 财政概念 财政概念 财政的基本含义p24 4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词海》的解释: 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指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目前理论界对“财政”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 国家需要论、 价值分配论、 社会共同需要论等等。 从“财政学”学科特点出发,我们对财政的定义理解为: 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政府进行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resource allocation) 二、收入分配职能 (income distribution)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第三节 财政职能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第三节 财政职能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第三节 财政职能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 * * rgwertwer * rgwertwer ?据美联社2008年2月27日报道,欧盟星期三向微软公司开出天价罚单,指控微软在向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时收费过高,并据此要求微软支付总额13亿美元的罚金。美联社表示,这一处罚决定也是全球单个公司有史以来所接到的最大一笔罚单,同时也是欧盟首次因为违背反垄断裁决的商业行为而处罚一家企业。这一处罚决定也远远超出了欧盟2004年3月份向微软开出的6.13亿美元的罚单。欧盟当时并裁决要求微软在120天之内与竞争对手共享通信代码信息。微软不服此一判决,并于去年向一个欧盟法院提起上诉,但是最终以败诉告终。 对垄断的限制——反垄断法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市场欺诈和哄抬物价 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含义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在实际经济中,有时候,一些人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和消费某些产品会给另一些人带来收益或损失,而那些得到收益的人无需为其所得收益付费;那些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因之得到赔偿,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缺陷。 外部效应的分类 在经济生活中,有负的外部效应,还有正的外部效应。其中,正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经济,负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 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是正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收益。 外部经济(正外部效应) 农民到荒山摊地种植果树 (2)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或外部成本),是指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没有补偿后者。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补偿时,就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污染了。 外部不经济 (负外部效应) 产品的划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 排他性:一旦某人付费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 竞争性:增加消费会引起成本的增加。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