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 简答题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5年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
简答题最后一练
一、经济类
1. 2004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4%的GDP,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31%、钢铁的21%……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按照现在的能耗增长推算,将来全世界的石油都给中国也不够使”。
问题: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答:(1)企业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将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
答:(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3分)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分)
(3)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分)
3.在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媒体对消费者的调查表明,消费者
对垄断行业的意见最大,诸如电信、电力、保险、铁路、民航等部门,消费者对它们的“霸王条款”、垄断经营、单方面提价、服务质量等诸多不满,呼吁在这些垄断行业应及早放宽各类资本的市场准入。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竞争性是市场经济??基本特征。(2分)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促使企业优胜劣汰。(3分)
同时市场经济又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地位平等,所以,必须放宽非公有制资本对国有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各类企业在市场交换中都应该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必须取消垄断行业自己制定的“霸王条款”。(4分)
4.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都有几千万民工从家乡涌向东南沿海城市打工,形
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从去年年初开始至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却出现了“民工荒”。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区域分流。正在加速发展的内地普遍也需要大量劳动力,珠三角经济不再独领风骚;二是工资过低。调查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民工月工资增幅只有68元,折合物价上涨因素,民工工资呈现下降趋势。
问题: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工荒”现象的认识。
答:(1)“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3分)
(2)“民工荒”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不仅不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3分)
(3)用人单位切实提高民工工资水平,给予民工“同等市民待遇”,是解决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的重要途径。(3分)
注:考生如答“国家应加强宏现调控,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引导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可酌情加2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9分。
5.苏南的江阴,被称为“华夏第一县”。2004年,该市有4家集团营业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其中华西村以26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村。该市在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中,确立了“市场主导、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的模式,推动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为什么要确立“市场主导、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的模式?
5.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确立“市场主导”的模式。(3分)
②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要确立“政府指导”的模式。(3分)
③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确立“企业主体”的模式。(3分)
6.2004年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号文件”颁布以后,江苏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敢策。全省农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