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docx

发布:2021-07-13约2.33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摘要】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绝句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新奇,技巧绝妙,这些都使短小精悍的绝句言浅意深,语近韵远,清新自然,诚为天籁之作。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李白天才横溢,诗篇中往往充满政治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他摆脱成见,鄙视世俗,敢于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思想感情。雄奇壮丽,奔放飘逸,含蓄深沉,是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有强烈的感染力。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从体裁上还是从思想艺术方面,都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在他擅长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中主要体现出了雄豪奔放的风格。然而在五七言绝句中则体现出了清新俊逸的风格。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一共有159首绝句(其中五绝79首,七绝80首),绝句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绝句题材丰富。作为从汉魏六朝开始出现的诗体,随着自身的慢慢发展,绝句的题材也慢慢丰富,包括春思秋怨、离愁闺情、边塞从军、行游眺览、山水羁旅、思友赠别、咏物写景、应诏饮宴等。李白的成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绝句中囊括已有的各种题材,而 且也大胆地尝试着为绝句开拓更多新的题材。李白绝句表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李白性格豪爽,因而敢说敢写,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写进绝句中。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时事政治,李白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山水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友情诗,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送别诗,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二、语言自然流畅。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本诗通过一个错觉写游子静夜思乡之情。静夜见光,则知其不寐;见光疑霜,可见其出神;疑霜而终知其非霜,于是寻其来由而抬头;抬头则见窗外明月当空——“隔千里兮共明月”,终于见月伤情,低头而黯然神伤。它所抒发的乡情,就像诗中那弥漫于天上地下的月光一样,轻盈似纱,清淡如水。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之名曲。再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峨眉山月歌》)此诗因“四句而入地名者五”被推为绝唱。短短四句诗,罗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洲、三峡五处地名,竟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由于巧借峨眉形容山月,清溪三峡又勾勒出一路溪清峡多的水景,再用千里蜀江中随水而流、伴人而行的月影串联起来,连用“发”、“向”、“下”三个字,形成一股顺流而下的气势,便觉得声情格外流畅,写 出了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情怀。 三、浪漫主义特色。李白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样的百家思想促使他的创作风格也自由多样。他一生接受了儒道侠多家思想的洗礼,思想的激荡对其创作影响深远。而在李白的山水诗和送别诗中,我们看到了情感风格的浪漫超脱。如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中断”二字,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则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展现出两山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壮阔景象。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四、手法新奇,技巧绝妙。李白的绝句之所以成为经典, 主要体现在那些随口而发, 颇似神来之笔的语言上, 能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 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就更加精妙丰富了。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等诗句,夸张了我们平日所见之物。诗中形象与现实事物间的巨大反差, 使读者读之为其一震, 也让诗人喷涌的激情得以渲泻。又如《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一”“三”各用三次。 “一”字形枯瘦, 连用三番,觉孤苦无依。“三”字表年、月、地,巧妙地嵌入时间之长,行地之远。“ 一”、“三”的呼应,使诗意顿生, 又意趣盎然。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郁贤皓认为,李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