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陈楠第四章城市更新的系统规划解读.ppt

发布:2016-11-04约1.05万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城市更新的系统规划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城市更新中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控制体系的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对城市更新系统规划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更新体系 二、更新评价体系 1、概念 评价 是非或好坏的判断;各种优先顺序的排列。 更新评价 按照事先拟定的项目和标准对选择的对象进行数量或性质的判断,以确定其程度或排列的顺序。整个评价程序由三部分构成: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以建筑质量评价为例: 评价对象:建筑物 评价指标:需事先拟定,如结构完好程度、建筑修建年代、风貌状况等 评价方法:定性或定量评价法 2、类型 根据评价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城市更新的评价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现状评价(更新前) 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的起点。分析和评价旧城生活和环境质量优劣,确定现状综合评定值。 规划评价(更新中) 确立正确的规划目标的有力手段。评判规划目标对现状的改进程度,确定更新方案综合评定值,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 更新评价(更新后) 对于更新以后的城市形态所进行的检测。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更新后的综合评定值,以及下一步改进的因素。 3、构成 评价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整个评价程序的框架和基础,为城市更新的评价提供评价项目; 评价方法体系: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城市更新评价得以圆满实现的必要条件。 3.1、评价指标体系 (1)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诸多 影响城市更新的因素很多,如国家对旧城更新的政策,国家的经济实力,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社会对城市更新的期望值,以及更新区域的社会物质条件等等。 最直接影响因素:更新区域的社会物质条件 更新区域的社会物质条件是更新地区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现代化的尺度和标志,因而是影响更新的最直接因素。 旧城区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包涵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等,也包括社会组织、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居住收入等经济文化因素。 更新影响因素:评价主体差异 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主体所关心的评价项目和标准并不一样,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别。参与城市更新评价的主体有居住者、管理者、施工者以及经营者等。 居住者: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和方便。 建设者:效益 管理者:更新对地区和城市的影响。 (2)评价指标建立 指标选择依据 指标对城市更新应具有直接影响力; 同一指标对于不同评价对象应有明确的可比性; 类型 实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3.2、评价方法体系 评价方法体系包括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两个部分。 (1)评价方法 罚分制评价法的应用 公共卫生协会根据美国人口和住房普查的相关资料规定了住宅的基本缺陷和适当居住密度,作为罚分制评价的依据。 权值评价法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研究: 选择熟悉本地区情况的各方面的专家; 收集资料,确定影响本项目选址的大致影响因素,设计征询表格; 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选址影响因素及其权重; 将征询表格和情况介绍分发给专家,要求专家勾选开发本项目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允许专家增加新的考虑因素。 回收表格,筛选、分类、归纳整理得到统一的选址影响因素,从而重新制定选址因素表格。 将表格发给专家,要求给各因素确定权重。 对第2次收集的表格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其平均值和方差,得到专家总体评估结果的概率分布; 将结果反馈给专家,由专家根据总体结果的倾向和分散的程度重新修正。 经过多次如此的征询和反馈,得到影响因素的权重。 按照选取的因素和权重设计各个待选地点单项因素的打分表,要求专家根据介绍或现场勘察给各待选地点的每一个因素打分; 收回表格,如处理权重一样进行分值协调,求平均值和方差,直到方差满意为止。将最后的结果作为单项因素的得分。 将各地点每一因素的权重和其对应的得分的乘积汇总作为待选地点的总分值。在可比较的地点方案中选择总分值最高的确定为最终项目选址。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购买钢笔: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一般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如下图) 将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实用等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将各个钢笔的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实用进行排序; 经综合分析决定买哪支钢笔; (2)分析方法 物质环境质量分析 通过物质环境质量分析找出原有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涉及到人口状况、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 环境意象分析 分析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反应心理形象与真实环境之间的联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