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各地级市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doc

发布:2017-11-20约1.9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 专题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22)22.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1968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1972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87年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上述材料说明(  )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 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 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 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 【解析】结合时间以及材料涉及的国家来看,当时依然处于两级格局之下,其平衡状态尚未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谈判国家主要是美苏两国,故B项错误;多级均势意指多个力量中心发展,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当时世界处于两级格局之下,美苏属于超级大国,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均有毁灭对方的力量,进而在核战争的危险危险下进行谈判妥协,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23)23.“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形成 【解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冷战,与材料所说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其认为冷战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而提出来的,与冷战的起源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广东广州高二调研·23)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成立 【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故A项正确;欧盟是在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争霸的前提下,为了自身的发展走向联合,不存在强国领头,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故C项错误;联合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组成,初期有美国占主导,后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推动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没有体现霸权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广东惠州三调·22)22.“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  ) A.关贸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这与材料主旨突出“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涉及的贸易体系不吻合,故B项错误;“美国”“二战后”“增强西欧……能力”符合教材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描述,故C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组织,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5·广东惠州一调·22)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  )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 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 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 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核武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存在对抗,但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二战后期虽然盟国使用核武器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二者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故B项错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对立,“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但核战争的破坏性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故C项正确;核武器的威慑力也无法阻止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故D项错误。 【答案】C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