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docx

发布:2023-10-14约3.1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 脉象是人体疾病的信息反映在局部体表(英寸脉)的信息中的。例如,耳穴和足部穴,它与人体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能够准确反映阴阳内外寒热虚实的中医辨证本质,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医家对脉象的体会不同,有时又难以准确把握其规律特点,因此对脉象的认识又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是批判地遗弃。笔者体会,掌握脉诊的途径,应以脉症相符为标准。医者诊病,当先诊脉,根据脉象反映,向病者描述其症状、病因病机,再与病人所述相印证,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这一中医诊病技巧。 1 体生理病理变化 笔者曾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10期上发表了“试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一文,提出了寸上脉与头颈、尺下脉与双下肢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脉诊同身寸”的观点,说明了脉象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与人体从头至足的对应关系,也说明了脉象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体表(寸口脉)的信息反映。人体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那么脉亦应是连续的不可分隔的一个对应区域。由于人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臂之长短之分,医者又有手指粗细之不同,笔者认为,医者依自己中指指腹的粗细在首定关位后,合理布指,对准确确定病位,把握病因病机至关重要。若病人与医者身材相近者,可以一指腹定关位;若为小儿或身材矮者,医者一个中指指腹除定关位外,可能覆盖了部分寸脉及尺脉,而食指定寸位亦可能覆盖了部分关脉,无名指定尺位也覆盖了部分关位,出现了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寸关尺脉位上交叉重叠布指;病人身材高大者,医者当一指腹不能布满关位时,可上下移动诊之。食指定寸上、寸,无名指定尺、尺下位亦仿此,但诊者当心中明了所诊脉位与病人身体部位的对应关系,因此,布指当是紧凑连续不断的,若有间隔(布指有稀疏),其空位所主又为何? 2 不同诊脉时间点异常 通常情况下诊脉,被诊者都被要求休息一会儿,待脉息相对平稳后再行诊脉,这时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休息状态下的异常脉象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反映。活动后或酒后不诊脉。笔者曾为后二者诊脉,发现活动后所诊脉象至逐渐相对平稳过程中脉象呈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体正气强弱的变化。一种情况为活动后脉象和缓,随着诊脉时间的延长,异常脉象逐渐显露,为正气相对强盛,邪气较弱,病人活动状态下,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休息时偶感不适;另一种情况为活动后诊脉即显异常,在脉息逐渐平稳的过程中,异常脉象变化不大或有加重之势,病人在活动或休息时均有不适症状,为正气不足,邪气偏盛;还有活动后诊脉显示异常,在脉息逐渐平稳的过程中,异常脉象逐渐消失,脉象趋于和缓,病人活动时有不适,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等。对于饮酒之人,若其身体某处确有病理改变,在其饮酒后的洪大脉中,亦可诊得异常兼夹脉,如病人有腰痛畏寒史,在右尺脉可诊得异常的弦涩或弦紧等兼夹脉,其他部位也是如此。此处所论,无非是提示诊脉之时,不可过于教条,当依人之变化而分析脉之变化。 另外,不同时间诊脉,亦应结合人体的生理变化。人体阳气随时辰的变化而变化,对脉象的影响也应充分考虑。辰时之脉见于午时,为阳气不足;午时之脉见于辰时,为阳盛或火热内盛,当分时而论,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言之。 3 病因病机所见 在读书或查阅病历时,常常看到脉象描述过于笼统,不知所云,所指为何。如脉弦细、脉虚、脉滑等,具体何部脉弦、何部脉虚、何部脉滑则不能提示。实际上,各部位脉象表现均有差异,而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通过脉象描述,应该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因病机。如情志不遂之人见:①双关弦、左寸弦、左尺弦,为肝郁气滞、心气不调、肠胃气滞,证见胸闷、善太息、脘腹胀满或两胁胀满等;②左关弦、左寸滑、右关滑,为肝郁化火、火邪扰心犯胃,证见心烦、夜难入寐,或少寐多梦、饥不欲食或胃脘胀满等;③左关滑、左寸沉、左尺滑,为肝火内郁、胸阳不展、郁火下泄、下扰膀胱,证见口干口苦、胸闷、善太息、小便黄赤、小腹胀满等;④左关滑、左寸滑、右寸滑、右关弦,为木火扰心犯肺、脾胃失和,证见口干口苦、心烦不寐、多梦、咽干咽痛、食入饱胀或口舌生疮等等。由此可见,详细准确地描述各部脉象变化,可以揭示内在的病因病机及相应的症状表现,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4 关脉弦滑、各气阴血之证 笔者临诊以诊脉为主,舌脉互参,发现舌脉亦有不符之时,舌质舌苔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病因病机,而以脉辨治获效,今举一例,以供参考。某女,54岁,既往有糖尿病史20余年,3周前因胆囊息肉行胆囊摘除术,术后伤口恢复良好,因口苦甚,食欲不佳要求服用中药。脉诊:左鱼际脉滑,腕横纹脉缓,内上短弦,寸脉滑,关脉弦滑,尺脉弦,尺下一部、二部缓滞;右寸脉沉而无力,关脉缓大兼滑,尺脉缓腻,尺下一部、二部缓滞。据脉辨证:头颈蕴热,脾胃虚弱,湿邪下注,清阳不升,肺气虚弱,肝郁化火,木火扰心,心火内动,肝火犯胃,胃中蕴热。证见头晕、记忆力减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