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用光学_02(习题课).ppt

发布:2017-11-07约1.72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题课1 图解法求解物像关系 复习物像关系与作图规律 物像的虚实 虚像:由前一系统所成实像被当前系统所截面成,不能人为设置; 前一系统的虚像对当前系统而言,应作实物处理(发散光线相交面成); 虚物在右边,应与实物在右边相区分; 重点练习虚物 物像是相对的、一一对应的; 物像空间充满整个光轴,均为(-?, +?)。 作图的基本规律 (斜)平行入射过焦(平面上的)点; 通过焦(平面上的)点变(斜)平行; 通过主(节)点不变向。 主面等高,先物后像 作图规律图解(正透镜) 作图规律图解(负透镜) 作图规律图解(轴外光束) 实物在右边的情况 已知系统和物,图解求像 已知光组的基点和物体位置与大小,求像。 ?正透镜 ?负透镜 已知薄透镜的基点和轴上点A,求像点A?的位置。 已知薄透镜主面位置和一对共轭点A、A?,求薄透镜焦点F、F?的位置 一光组由两个薄透镜组组成,已知焦距与间隔,试用作图法求解给定轴上物点A的像A?。 f?1=20mm,f?2=20mm,d=10mm,l1=-40mm; f?1=20mm,f?2=-20mm,d=10mm,l1=-10mm; 已经一光组由两个薄透镜组成,第一和第三块的焦距f?1=f?3=50mm,各透镜的间隔d1=d2=50mm,轴上物点A离第一透镜的距离l1=-25mm,它经光组所成像A?3的位置l?3=25mm,试用作图法求解第二块薄透镜的焦点位置F2、F?2。 这是前面??的应用, 即:?已知物求像, ?已经像求物, ?已经物像求基点。 已知一光组主平面间隔、焦距,给定轴上物点A的位置,试用作图法求出像点A?的位置。 一光组由两个薄透镜组成,其间隔和焦距如下,试分别用作图法求出的基点位置。 f?1=-f1=40mm,f?2=-f2=40mm,d=20mm f?1 = -f1 = 50mm,f?2 = -f2 = -30mm,d = 40mm * * F F? H? H F? F H? H F F? H? H H? H F? F B A H? H F F? A B B? A? B? A? 正透镜 负透镜 H? H F? F B A A? B? A? B? H? H F F? A B H H? F F? H H? F F? H H? F F? H H? F? F A A A A A? A? A? A? L L L L H H? H H? H H? H H? A A? A A? A A? A A? F F? F F? F F? F? F F2 F1 F?2 F?1 H1 H?1 H2 H?2 f?1=-20mm,f?2=-20mm,d=10mm,l1=-40mm; A1 A1 F?2 F2 F1 F?1 H1 H?1 H2 H?2 A?2 A?1 A?1 A?2 A1 f?1=-20mm,f?2=-20mm,d=10mm,l1=-10mm; F1 F?2 F2 F?1 H1 H?1 H2 H?2 A1 F1 F2 F?2 F?1 H1 H?1 H2 H?2 A?2 A?1 A?1 A?2 F2 F?2 F1 F?1 H1 H?1 H3 H?3 H2 H?2 F3 F?3 A1 A?3 A3(A?2) A?1(A2) HH?=-90mm,f? = -f = 40mm,l=-110mm; HH?=90mm,f? =-f = -10mm,l=-20mm; H? H F? F A H? H F? F A Q A? A? Q? Q Q? H1 H?1 H2 H?2 F2 F?1 F1 F?2 F? H Q F H? Q? f?1 = -f1 = 20mm,f?2 = -f2 = 60mm,d = 40mm H1 H?1 H2 H?2 F2 F?2 F1 F?1 H1 H?1 H2 H?2 F1 F?1 F2 F?2 H H? F F? Q Q? H H? F F? Q Q?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