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技术基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采用数控加工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工艺知识、编程知识及操作加工方法,来对数控编程与加工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数控车床的编程、加工工艺及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及加工,并能获得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在本课程讲授之前,学生应已修完以下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工艺学》等课程并经过《初级车工实训》。
二、参考课时
本课程总学时120学时,理论课40学时,数控车床操作实训80学时。
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技术基础 总学时 理论仿真 上机操作 模块一 数控机床与操作基础 18 12 6 项目一 认识数控机床及操作面板 4 项目二 数控车床的手动操作 4 2 项目三 数控程序的输入与编辑操作 4 4 模块二 简单轴类工件的加工 25 15 10 项目一 外圆、端面、台阶的编程与加工 5 2 项目二 圆锥面的加工 5 2 项目三 圆弧的加工 5 2 项目四 车槽与切断 5 2 项目五 普通三角螺纹车削 5 2 模块三 复杂轴类工件的加工 20 15 5 项目一 内、外圆粗车循环 6 1 项目二 多重复合循环 5 1 项目三 径向粗车循环 4 1 项目四 子程序在编程中的运用 5 2 模块四 套类零件的加工 22 12 10 项目一 直通孔与台阶孔的加工 3 2 项目二 平底孔与内沟槽的加工 3 2 项目三 内螺纹的加工 2 3 项目四 平面直槽的加工 4 3 模块五 典型零件加工 35 25 10 项目一 复杂内、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2 6 项目二 中级技能鉴定课题 13 4 总计课时 120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应掌握以下职业能力:
1)能根据产品图样合理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方案、编制加工工艺及相应的数控工艺文件;
2)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正确计算数控编程中相关基点、节点的坐标;
3)掌握各种指令的含义、格式及用法,能合理运用固定循环指令等高级编程指令对复杂工件进行编程;熟练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车加工程序。
4)能合理选用装夹方式、夹具、刀具,合理选用切削用量,能正确刃磨及修磨各种常用刀具;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车加工。
5) 能根据加工方案,对加工流程进行技术管理。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和误差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改进与预防措施;
6)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对数控机床进行一般性维护与保养。
7)了解数控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8)具备对具体学习、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使用参考书、手册、图表、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9)具备勤劳诚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善于协作配合、善于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
四、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数控车工》及企业对数控加工人员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有机地融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成模块化项目,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模块一、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
模块二、简单轴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三、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四、套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五、复杂零件的加工与中级技能鉴定
在上述内容安排时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能力及学习习惯,采用小步化原则,以数控车床操作过程、数控车削加工工步为主线,按先分步后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每一模块中含相关理论知识、虚拟仿真操作、实际机床加工三部分组成,实际授课时按理论知识→仿真操作→机床加工的顺序进行。
本课程课时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及国家职业技能中级鉴定标准并依据各学习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掌握”、“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掌握”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模块一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础
总学时:18 理论仿真:12 上机操作:6
项目一 认识数控机床操作面板
知识目标:
了解数控车床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工作过程;
掌握数控系统的概念及常见的数控系统外观及标示
掌握机床面板各操作按钮的功能;
技能目标:
能区分不同的数控系统
能正确识别常用数控系统、机床面板各按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