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专题: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了解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加速度。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入牛顿第二定律,探讨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F=ma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掌握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习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
4.探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5.通过实验和例题,巩固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现象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交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科学交流能力。
4.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科学问题,勇于探索和质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及意义。
2.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提供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运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黑板、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滑轮组、小车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物理教材、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物理知识相关网站和文章。
4.教学手段: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练习题、互动提问、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百米冲刺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在冲刺过程中的身体姿态和运动状态。提出问题:“运动员在冲刺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改变身体姿态和用力方式来提高速度的?”让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意义以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强调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受到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用弹簧秤、滑轮组和小车等实验器材,展示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6.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师生互动和实验演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总时长为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物理知识相关书籍:如《物理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