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中小生课外科技活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怎样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段 新(网名duanxnxyz )
提 要:本文主要阐述两个问题: 一、开展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二、怎样开展好中、小学生课外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关键词: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意义,必要性,可能性,方法
当前,一个旨在提高全民素质的“百万公众学科学工程”的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展开。主题突出:“科学伴我行,实现中国梦”;目的明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使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最近,我国在积极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呼吁中、小学切实为学生“减负”。好得很!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热烈支持与拥护,这是对传统教育的又一次挑战。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紧紧跟上,要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针对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应运而生。素质教育是个新生事物,是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具有无限生命力。
一、开展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先看几个事例,大家能否从中受到些启发?
1.牛顿上小学时,心灵手巧,十分喜欢制作小风车、小水磨、小风筝之类的玩具。上大学时,他制作了一枚小三棱镜,帮助他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后来,他又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称牛顿三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发明了微积分,成为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和闻名全世界的大物理学家。
2.爱因斯坦还是一个15岁的中学生时,就提出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大物理学家也无法判断的假设:“如果我骑在一条光线上,去看另一条同方向的光线,那么我可以认为这另一条光线是静止的。”经过了十年沉思,还是他本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创立了《相对论》。
3.爱迪生小时,曾经异想天开,想依靠自己的体温把鸡蛋孵化成小鸡。他静悄悄地一声不响地躲在屋子角落里,失踪了好几天。后来,他又迷上了物理、化学实验,尤其爱好创造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一生当中,有一千多项发明,如电灯、电影、留声机等等,都是他留给世人的光辉杰作。他平均每一周就有一项发明问世。
4.在17世纪,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叫李普什,他的两个儿子经常玩弄镜片。有一次,他们用一枚凸透镜片和一枚凹透镜片放在同一直线上,挪前挪后,突然发现远方的景物神奇地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无意中发明了望远镜。为此,李普什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5.江西省宁都县有个回乡知识青年段元新,读初中时自己动手用马粪纸、镜片等制作了一台土望远镜,每天晚上用它观看天上的星星,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1968年夏季的一天傍晚,他凭着肉眼发现了一颗新星,比当时日本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发现这颗新星还提早了17分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后来,这颗新星就被国际上命名为“元星”,外国人称他为“段博士”。
6.江苏省有一个14岁的女中学生,发明了可任意调节高度、可自由移动拆卸的活动篮球架,解决了室内运动场一场多用的难题,她还获得了“活动篮球架”的发明专利权。
7.我国速算大王史丰收,在上中学时,就创造了一套速算法。后来,有关科研部门还组织了一场“人机比赛”, 史丰收竟然战胜了计算机,成为一名誉满中外的神算专家。
8.美国有一位9岁的小男孩,因为天天晚上要开灯起床拉尿,常常把父母吵醒。他灵机一动,在通向卫生间的通道旁边墙上、马桶盖上,涂上一层荧光粉,从此他夜晚上卫生间再也不应担心因为开灯而打扰父母睡觉了。为此,他还申请了“夜光马桶”的发明专利。再后来,他又有许多项小发明问世,被人们誉为“小爱迪生”。
这一类事例,多得枚不胜举。由此可见,在中、小学开展以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为中心的课外科技活动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怎样开展好中、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已经搞了许多年的学生课外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再也没什么搞头了!”言下之意,似乎在中、小学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其实不然,只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一支高效、精悍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把中、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一定要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长、教导主任亲自抓,将其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把它看成是学校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要头头抓,抓头头。”在广大教师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科技素养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热心青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