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认识的产生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类似意识,是意识的高级阶段)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如徐霞客: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终于写出徐霞客游记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包含三个小点)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定义) 研究认识现象,首先碰到的是谁在认识和认识谁的问题,也就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 1.认识的主体(人) 2.认识的客体(对象) 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 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 对象性(特别注意) 还有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不是认识客体。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实践的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以及哲学上的一切其他怪论。 1.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反映的这两种形式是由认识主体(感觉和思维)和认识的客体(现象和本质)的特征所决定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的定义、形式及其特点 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可分割理论 ***理论应用*** 反对将二者割裂开来,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教条主义故事:秀才过沟 一呆秀才下乡,被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他取出了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何过沟的方法。一位农夫告诉他,不用翻书,跳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到水中。农夫说,不是那么跳法。说罢,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该说跃,不该说跳……” 经验主义故事:驴驮盐 有只驴子驮着盐过河。他的脚一滑,跌倒在河水中,盐在水中都溶化了。他站起来时顿感一身轻松了许多,他很高兴。后来,有一天,他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倒下去,站起来时定会更轻松。于是,他故意地摔了下去,他没想到海绵是吸水的,因此再也站不起来了,淹死在河里了。 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 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新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坚决反对左倾或者右倾错误。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的原理 **原理应用**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决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真理和谬误两着辨证关系: 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步,真理变成错误。 2.真理的属性(二性) 客观性: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了于主体,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其二;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重点) (一)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圣人之言或领袖言论; 2.有用即真理 注意区别: 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一、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相互促进。 对世界的认识越深刻,正确,改造世界就越能取得成功; 而改造世界的成果越大,就越能加深和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 2.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理论基础与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锐利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党正是以这样的哲学认识论作为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具体表现: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 2.认识的有限和无限的辨证统一 认识的有限性: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实现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