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潘西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doc

发布:2017-03-29约6.8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潘西矿90万t/a新井通风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为煤矿新井通风设计,是《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矿井通风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矿井通风的问题。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 1、矿井的地质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如下设计技术资料所示,矿井开拓平面图与剖面图见附件1和附件2。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为700人,综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40人,高档普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60人。 2、提出该矿井前25年左右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与经济比较(粗略),选择最优方案,确定出矿井的通风系统。 3、确定采区的通风方式并作技术比较。 4、确定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并作技术比较。 5、确定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并作技术比较。 6、计算各用风地点的供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 7、确定矿井通风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的开采位置,分别绘制两个时期的通风系统立体图和网络图(用A3或A4纸画)。 8、分别计算两个时期的矿井最大通风阻力与等积孔,并评价矿井通风难易程度。 9、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并确定两个时期的工况点,选择配套电机,概算通风费用,提出对通风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 10、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协调,经过技术处理加工后,依据附件3说明书模板编制矿井通风系统说明书(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书目),绘制矿井通风系统 图(比例尺为1:5000或1:0000,个别小矿井可采用1:2000),作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具体要求见附件4. 三、设计要求 1、按设计内容及要求编排章节,并按序编页码 2、语言文学 (1)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2)文理通顺,词达意明,应用专业术语 (3)字体工整,书写清洁 3、公式与图表 (1)所用公式应写出处,并编号(如式4-2)公式中各项意义单位需注明,计算应准确,计算结果可以图表表示。 (2)图表应按顺序编号(如表 图2-3),标明图标、表题并与文字相呼应,表内数据对应数位应整齐、数字重复应照写。 (3)所有图均采用纸质较好的白纸按制图标准描绘,要求图面清洁、粗细均匀、比例一致。 4、排版格式完全参照《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四、 设计技术资料 潘西矿90万t/a新井通风设计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潘西井田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和钢城区颜庄镇,地理坐标:东经117°44′40~49′24,北纬36°8′04~10′58。范围西至F2-1断层与西港、南冶井田相邻;东部边界为F6断层与潘东井田相邻。浅部至各煤层露头,深部到-800 m标高。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1所列的平均值选取。 表1 空气平均密度一览表 季节 地点 进风井筒(kg/m3) 出风井筒(kg/m3) 冬 1.28 1.20 夏 1.20 1.24 1.2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平均走向长6.1 km,倾斜长3 km,面积约18.27 km2。 1.3 煤层特征 本矿井可采煤层有19煤层,其煤层平均厚度为4m,具体参见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根据精查地质报告的瓦斯地质资料本采区瓦斯瓦斯相对涌出量:CH4:3.45~9.23m3/d.t,平均6.22m3/d.t,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具爆炸性危险,爆炸指数为40.73%;有自燃发火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 2 井田开拓 2.1 井田境界与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19#煤103.08(Mt),矿井工业储量98.62(Mt), 矿井可采储量62.08(Mt),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工业广场的尺寸为360m×400m的长方形,工业广场的煤柱量为671.5(万t)。 2.2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二班半生产,半班检修,每班工作八小时.,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62.02年。 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 2.3 井田开拓 工业场地的位置选择在主、副井井口附近,即井田中央。 井田主采煤层为19号煤层,设计中只针对19号煤层。其它煤层属急薄且不稳定煤层或是受水威胁煤层,近期暂不开采可作为后备储量。19号煤层属缓倾~倾斜煤层,倾角14~28°平均倾角为22°,在本井田无煤层露头线,埋藏最浅处为±0m,煤层埋藏最深处达-950m,垂直高度950m。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缓倾斜、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为200~350m,针对于本矿井的实际条件,决定煤层的阶段垂高为300m左右。 由于本矿井埋藏较深,属于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