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合工大)第九章生物氧化》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ATP合酶 由亲水部分 F1(α3β3γδε亚基 )和疏水部分 F0(a1b2c9~12亚基)组成。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 3.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 ① 解偶联剂 增加线粒体内膜对质子的通透性。 如:2,4—二硝基苯酚(DNP), FCCP ②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 如:寡霉素 ③ 离子载体抑制剂 增加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的通透性。 如:缬氨霉素,短杆菌肽 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作用 NO2 NO2 O- NO2 NO2 OH NO2 NO2 O- NO2 NO2 OH H+ H+ 线粒体内膜 内 外 低 pH 高 pH 不能形成质子梯度,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抑制ATP的生成,不抑制电子传递,使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都变为热能散失。 * 寡霉素(oligomycin) 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寡霉素 不同底物和抑制剂对线粒体氧耗的影响 氧浓度 * 解偶联蛋白作用机制(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 Ⅲ Ⅰ Ⅱ F0 F1 Ⅳ Cyt c Q 胞液侧 基质侧 产热素 热能 H+ H+ ADP+Pi ATP 非线粒体氧化系统 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系统进行氧化的体系是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氧化途径,它与ATP的生成紧密相关。除此以外,生物体内还存在非线粒体氧化系统,其特点是从底物脱氢到H2O的生成是经过其它末端氧化酶完成的,与ATP的生成无关,但各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体内主要的非线粒体氧化系统如下: 1、多酚氧化酶系统 2、抗坏血酸氧化酶系统 3、黄素蛋白氧化酶系统 4、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系统 5、植物抗氰氧化酶系统 * 本章重点 1. 自由能,ATP的作用 2. 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特点 3.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组成与顺序,作用机制,抑制剂。 4.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概念,偶联部位,化学渗透假说, 解偶联作用。 谢谢! * * 1.电子传递链中各中间体的顺序 NADH FMN CoQ Fe-S Cyt c1 O2 Cyt b Cyt c Cyt aa3 Fe-S 复合物 IV 复合物 I 复合物 III NADH-Q 还原酶 细胞色素还原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FADH2 Fe-S 琥珀酸等 复合物 II 琥珀酸-Q还原酶 * 复合体Ⅰ:NADH-CoQ还原酶 功能: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CoQ 辅基:FMN,铁硫蛋白 *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发挥功能的部位是异咯嗪环,氧化还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FMN? 。 功能:氢原子传递体 铁硫蛋白 铁硫簇(Fe4S4) 功能:电子传递体 * 泛醌(辅酶Q, CoQ, Q) :带有聚异戊二烯侧链的苯醌,脂溶性,位于膜双脂层中,能在膜脂中自由泳动。它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 +2H 传递氢机理: CoQ CoQH2 -2H 功能:氢原子传递体 * 复合体Ⅲ: CoQ -细胞色素C还原酶 功能:将电子从CoQ传递给Cytc 组成:Cytb、Fe-S、Cytc1 细胞色素(Cyt):含铁卟啉辅基的色蛋白,分a、b、c三类,每类中又分几种亚类。 细胞色素 功能:单电子传递体 *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功能:将电子从Cytc最终传递到O2 组成:Cyta、Cyta3、Cu * 复合体Ⅱ:琥珀酸- CoQ还原酶 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CoQ 辅基:FAD、Fe-S 总结 NADH FMN CoQ Fe-S Cyt c1 O2 Cyt b Cyt c Cyt aa3 Fe-S 复合物 IV 复合物 I 复合物 III NADH-Q 还原酶 细胞色素还原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FADH2 Fe-S 琥珀酸等 复合物 II 琥珀酸-Q还原酶 *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② 拆开和重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