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哮喘的本质--此“炎”非彼“炎” Inflammation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Infection特异性炎症:红,肿,痛,热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抗生素为主的抗感染治疗 1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1)气道炎症反应: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1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2)气道高反应性(AHR) (3)气道重构 2 神经调节机制 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 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NANC) -----神经源性炎症 二、体检 广泛呼气性哮鸣音 呼气音延长 轻度或非常严重时(沉默肺)可不出现 非发作期无异常,不能除外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The evaluation for asthma include spirometry (FEV1,FVC,FEV1/FVC)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short-acting bronchodilator. Increase of ≥12% and 200ml in FEV1 OR ≥15% and 200ml FVC is positive. 20% variability in PEF values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or over time.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A decrease in FEV1 at least 20% at a dose 16mg/ml or less is positive. Exercise challenge test for EIA 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 (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为三个部分 1、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包括新发生的哮喘患者和既往已诊断为哮喘而长时间未应用药物治疗 见表1 表1 正规治疗前哮喘严重度分级 表2 治疗期间(已用药)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标准 表3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容易误诊的疾病 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 喘息型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喉炎 COPD 二、哮喘控制的标准 1.最少(最好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哮喘发作次数减至最少3.无需因哮喘而急诊4.最少(或最好不)按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5.没有活动(包括运动)限制6.PEF昼夜变异率20%7.PEF正常或接近正常8.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三、治疗原则 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脱离变应原 药物治疗 表4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 2.口服给药: 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 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 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 3.静脉用药: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500mg/d)或甲泼尼龙(80~500mg/d) 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 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二) β2受体激动剂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 低浓度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1、口服给药: 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型茶碱 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和维持治疗 剂量每日6~l0mg/kg (四)抗胆碱能药物 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短效如异丙托溴铵,长效如噻托溴铵等 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 起效慢,长用不易产生耐药,老年人的疗效好 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 作用不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也不能取代糖皮质激素 本品可减少激素的剂量,提高激素疗效 1.人源化的重组鼠抗人IgE单抗 2.用于ICS+LABA未控制且IgE 水平增高的重症患者 3.时间短,疗效、安全性 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