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物理八下132《重力》WORD教案3.doc

发布:2016-06-03约1.6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13.2 重力》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二) 从容说课 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2.1-1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 2.重力的大小[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 三要素: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点 重力 (gravity)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