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几个重大问题的初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对“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几个重大问题的初步思考
江苏钟山宾馆集团有限公司 吴建一
“十一五”时期即将过去,“十二五”时期很快到来,按照省国资委党委的要求,我最近对“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作了一些初步思考,特提出以下一些认识。
一、“十二五”时期江苏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所处阶段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严重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2009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殷切期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拓展“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朝着“两个率先”目标不断前进。2006年,江苏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2008年突破了3万亿元;2009年,江苏GDP达到34061.2亿元,占全国的10.2%,虽然低于广东但继续超过山东而居全国第二位;同时,江苏人均GDP已经达到44232元,折6475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达到205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8000元,达到8004元,均提前一年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爆发和持续蔓延,使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了严重困难,但是,江苏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有关资料,2009年,江苏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达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研发活动经费6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超过北京、上海、广东而跃居全国第一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7.4万件和8.7万件,均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增速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39.8%。
综上可见,经过“十一五”时期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顽强发展,江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到巩固、完善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时期;同时,经过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认为,江苏经济发展目前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发达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苏南有些市县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苏中、苏北地区也相继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江苏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无论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素质,江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江苏只有主动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取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
二、“十二五”时期江苏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在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综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我认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首先面临着两大历史性机遇:
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强力推动。
当前,全球正在形成两大新潮流,一是新一轮信息化,二是低碳化。两大潮流是革命性的,将形成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新型产业,推动全球经济包括中国及江苏经济的发展。(1)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是全球进入“物联网”时代,被称之为“智慧地球”建设。打造“智慧地球”,实质是应用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把物与物联结起来,并将“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建设“智能化”的发展体系。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发展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工程,让各行各业都“智慧”起来,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服务……这些“智慧”的解决方案,将带来新的商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浪潮。低碳化不仅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关键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体系,包括能源低碳化、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工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