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第3节╲t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ppt

发布:2017-12-12约5.53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 有人类活动,就有管理。 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管理,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与管理理论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等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概述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 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 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泰勒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一家工厂学习制模及机工手艺。4年后,他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泰勒发现该工厂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在企业普遍存在“磨洋工”的问题。 泰勒认为,只要管理部门能适当地确定工资,提供适当的激励,便能减少怠工、克服“磨洋工”现象,但问题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切实为每项工作规定一个完全公正的标准,即怎样取得“合理的工作量”。当时的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适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于是泰勒开始进行劳动时间和操作方法的研究,这为他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81年,泰勒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同年,在米德瓦尔开始进行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经过两年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在进行金属切削试验中,泰勒前后共花了 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达80万磅,最后,取得了有关车床、刨床、钻床、铣床在车速、进刀、材料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实验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理论深深地扎根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大股东沃顿(Joseph Wharton)的鼓动下,以顾问身份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此后在伯利恒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 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泰罗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杰出的,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2吨提高到47.5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 1.85美元。 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在该书中提出,“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泰勒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首次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重要贡献 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泰勒不仅提出了实行标准化的主张,而且也为标准化的制定进行了积极的试验。在搬运生铁的试验中,泰勒得出一个适合做搬运工作的工人,在正常情况下,一天至少可搬47.5吨铁块的结论;在铲具试验中,他得出铁锹每次铲物在重21磅时,劳动效率最高的结论;在长达26年的金属切削试验中,他得出影响切割速度的 12个变数及其反映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公式等,为工作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常吃肯德基的人可能会发现,最近所有的肯德基店里都推出了一种新型快餐种类———墨西哥鸡肉卷。然而,你在享受鸡肉卷美味的同时,可曾想到,这张薄薄的“小面饼”,竟然是漂洋过海的“舶来品”。 一张“小面饼”,难道我们当地就做不来,非得大老远儿从国外“劳民伤财”运过来?一直崇尚本土化经营的肯德基为何对一张“小面饼”不惜血本呢? 磨洋工 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由于普遍实行经验管理,由此造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