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大儿童心理学第1章绪论.ppt

发布:2017-08-06约3.1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 《儿童权利公约》共有54项条款。根据《公约》,凡18周岁以下者均为儿童,除非各国或地区法律有不同的定义。《公约》规定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应该享有的数十种权利,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公约》还确立了4项基本原则:无歧视、儿童利益最大化、生存和发展权以及尊重儿童的想法。 公约包括四大原则和四大权利。 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的必须以儿童权利为重。 二、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三、无歧视原则 不管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疾儿 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和忽视。 四、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 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儿童,应当听取儿童的意见。 四大权利是: 一、生存权利 为此有权接受可达到最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二、保护权利 防止儿童收到歧视、 虐待及疏忽照顾, 尤其是那些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 三、发展权利 每位儿童都有权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及社交发展。 四、参与权利 儿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并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形成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 出生前阶段〔受精卵—出生〕 婴儿阶段〔出生—3岁〕 幼儿阶段〔3—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 生理发展 e.g咬手指、咬嘴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认知发展 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情绪能力 气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What: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与特征 When:这些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对这些变化进行解释,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中世纪 “小型成人” 罗马时代 父母有权杀死残废、非婚生的婴儿 文艺复兴 态度发生转变 斯巴达人把教育视为国家的职责,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婴儿从一生下来就属于国家,父母必须把初生婴儿交给长老检查。凡身体虚弱或畸形的,就被抛之荒野,或扔给希洛人。身体强壮的才被留下,交给父母,由父母替国家抚养至7岁。实行体检制度的目的是要保证种族在体质上的“优越性”,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   7岁以后,儿童要离开父母到国家教育场所过半军营式的生活,直到18岁。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等。孩子们在这里被编入当地的“小队”或“团体”,受到极其严格的训练和监督。小队中最勇敢机智的孩子被指定为队长。 国家委派一些二三十岁的受过训练的青年做他们的教官。在教官之上还有国家视导员,视导员身边总是跟着一批被称为“鞭打者”的助手。鞭打者可随时惩处孩子们。被鞭打的孩子要表现得高高兴兴,把鞭打当做使自己坚强起来的一种训练。所有成年人也都是孩子们的监督者,他们也可以随时责骂和鞭打、惩处孩子们。儿童在教育机构中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他们常年赤脚,衣衫单薄,饮食粗劣而且数量少。他们集体睡在芦苇上,没有被褥,冬天加些草来御寒。为了培养儿童的机智和勇敢,常常唆使儿童去偷窃,但一旦被抓住,就要遭受毒打。 二、儿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 夸美纽斯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洛克 白板说 卢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