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doc

发布:2017-01-10约3.26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 坊子区实验学校 王晓宁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背诵教学的比重极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试图设法保持和提高记忆力,防止遗忘,然而遗忘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可以说记忆和遗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之间既不可分离又存在着斗争,保持记忆和防止遗忘其实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如识字写字,古诗背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来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记忆,同时防止短时间内的遗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记忆的加工过程及遗忘规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知道,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结果,使个体获得了知识并贮存在记忆中。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大量的刺激信息首先进入人的感觉器官,感觉记忆作为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短时感觉储存中的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后才能进入意识,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加工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的门户,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大部分信息因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得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使信息获得意义并进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为了将其中的重要内容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去,需要复述和组织。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维持性复述、精制性复述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信息一旦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当需要的时候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简单地说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有效提取。经过研究,艾宾浩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二、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其意义是重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记忆保持的重要保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古诗文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兴趣、爱好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记忆、背诵的现实需要,更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承续国统,光大国粹,修养身心的历史需要。而那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正是文化的载体。同时,研究表明与学生自身的态度、经历、信仰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往往比与此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中性材料更容易记忆。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和语文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内心里接受语文,接受古诗词,那么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2. 记忆材料的合理搭配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有上百首,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难易合理搭配,从易入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过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敷衍应付,过易则使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感觉不到成功后的自我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长诗和短诗,容易理解的与难理解的交错学习,既让学生有信心又不至于骄傲自负。 3. 及时复习,尝试回忆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认为,刚学完没必要复习。但若过了很长时间再去复习,结果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记忆已发生了“大塌方”,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