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与思考广西中医药大学方显明.ppt

发布:2017-02-13约2.44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 研究现状与思考 广西中医药大学 方显明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可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或舒张压升高或两者均升高。根据2002年的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 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算,目前我国约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为高血压。尽管高血压的危害很大,但目前高血压诊治的“三低” 现象仍较严重,知晓率低于50%、治疗率低于40%、治疗的控制率低于10%。因此,我国高血压的防治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现代医学研究 病因 高血压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影响,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其发病多与遗传、年龄、职业、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交感神经系统 血管舒缩因子 内皮功能损伤 高胰岛素血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中医病机认识 病因 高血压的发病主要以肝肾内伤虚损为主。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妇女冲任失调等因素有关。 病机 肝肾阴阳失调说 痰瘀毒损心络说 气血逆乱病本说 瘀血阻络致病说 火热内生致病说 总之,由情志内伤、饮 食不节、劳逸虚损、冲 任失调等因素导致人体 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失 调,痰瘀交阻,风阳 (火)内动而作。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型 一项3578例报告:肝火亢盛 965例(27.0%),阴虚 阳亢795例(22.2%),阴阳两虚535例(15.0%),痰 湿壅盛932例(26.0%),未定型组351例(9.8%), 以肝火亢盛和痰湿壅盛者居多。 一项618例报告: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 型阴阳两虚型 按临床文献或中医证候调查分型 一项2050例报告:痰湿壅盛型584例(28.9%),肝 阳上亢型461例(22.9%),阴虚阳亢型419例(20.7%) 阴阳两虚型292例(14.4%),脾肾阳虚型110例(5.45%) 未分型184例,以痰湿壅盛型和肝阳上亢型居多。 一项1508例报告:实证痰瘀互结为主900例(59.68%); 虚证肾阴阳失调为主544例(36.07%)。 一项900例报告: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 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及气阴两虚证等六种,痰 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及阴虚阳亢证为主(10%以上)。 一项老年高血压报告:中医证型按构成比大小依次为阴 虚阳亢证、 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肝 火亢盛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 总之,高血压的病证研究显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呈现多元化态势。一般来说,实证多见痰浊中阻、痰湿壅盛、肝火亢盛、肝阳上亢四个证型,而老年高血压多见虚证或虚中夹实证,以阴虚阳亢型和肾气亏虚型为主,且多挟痰挟瘀。 西医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强调改善生活方式(五点合理建议) 规范了血压测量方法(诊室、家庭、动态) 调整了治疗目标(140/90mmHg) 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及 ARB五大类药物的单用或联用 两种药物联用推荐方案CCB+ARB,CCB+ACEI,ARB+利 尿剂,ACEI+利尿剂,CCB+利尿剂,CCB+BK。 推荐应用单片复方制剂 中医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已在试行 辨证论治分为7型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 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 治法应用分为12法平肝潜阳法、化痰熄风法、活血化瘀法、 化痰通络法、滋阴清热法、滋肾温阳法、滋阴潜阳法、益气 活血法、健脾化痰法、补肾涤痰化瘀法、清热泻火解毒法、 利湿法 中成药应用 速效救心丸 六味地黄丸 天麻定眩片 龙胆泻肝丸 安脑丸 镇脑宁胶囊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 松龄血脉康 牛黄降压丸 清脑降压片 杜仲降压片 山禄茶降压片 天麻钩藤冲剂 血府逐瘀口服液 中西医治疗优势分析 西医降压药物成分清楚、药物作用机制与体内 代谢过程明确,且药物即时降压效果明显,长期 服药方便。但其副作用多,长期服用易耐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