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doc

发布:2017-05-25约2.15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 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综述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是由其它疾病如肾脏、内分泌、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证候,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前者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慢性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加之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可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以阳虚为主。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证明, 一些中药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独特疗效。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 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1672-3783(2011)04-0236-02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取长补短,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从肝肾论治,并重视活血化瘀,利尿,化痰,因病施治,疗效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 ; 中医治疗; 肝肾论治 卢笑晖 急症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后 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先后师承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卢尚岭 周次清 丁书文和王阶教授,现任:山东中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山东中医急诊学会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委员会委员,对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多以眩晕、头痛为主证,中医认为与肝脾肾相关。 1 中西医结合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