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计划表_java授课计划表_java.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吉 首 大 学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1 学期
授 课 计 划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 职称 辅导教师: 适用专业、班级: 编制时间: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授 课 方 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掌握利用Java语言实现面向对象思想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常用的Java API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提高软件开发开发能力。
了解Java语言的语法元素。
了解Java的控制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掌握Java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抽象类、接口、包机制、对象序列化、反射。
掌握Java的String类、日期类等常用类。
掌握Java类集的使用。
掌握Java GUI的设计的方法。
掌握输入输出流的控制和异常处理机制。
掌握Java的多线程编程和网络编程机制。
掌握Java的数据库编程机制。
了解Eclips等Java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选用教材 书名:Java开发实战经典 编(著)者李兴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8 月 对教材的处理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实际软件开发人才需求、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情况,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部分介绍Java的语言基础,包括语法、控制结构、数组和方法等,该部分属于基础知识需要理解;第二部分包括Java的面向对象设计、异常机制、包及访问控制权限,是Java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第三部分主要包括多线程、Java常用的String类、日期类等、集合类、I/O、反射机制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部分主要包括图形界面、网络编程和数据库编程,是Java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应用,需要简要讲解。 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INTERNET的主流编程语言。Java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Java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熟练使用Java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课件的质量:(1)增加课件的信息容量;(2)设计合理的课件操作流程;(3)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加强课外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针对性地布置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题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提高学生利用实验实现自己目标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学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 17 周,每周 4 学时,合计授课 68 学时。 其中课堂教授 48学时,实验 20 学时 ,习题课0学时。 校外教学(见习参观) 学时,其他 学时。 注:1、教学目的及要求,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
2、对教材的处理,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实际,并考虑对相关课程相衔接等需要,提出正确使用教材的方案及对教材内容增删、详略和重点的安排。
3、本计划一式两份,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填写好(可打印),经所在学院(系)审核后一份交院(系)存档,一份由任课教师本人留存。
教 学 日 历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周学时 备注 1 (1)Java语言介绍以及Java环境的配置
(2)java语言语法元素 4 2 (1)流程控制机制;(2)数组、方法 4 3 (1)类的设计 4 4 (1)构造方法
(2)this、super、static、内部类 4 5 继承、接口
Final、instanceof
包装类、Object类 4 6 异常
包和访问控制权限 4 7 泛型
Java常用类:StringBuffer,Runtime,System类 4 8 日期操作类、Math类、Random类、BigInteger类、Arrays类、Comparable接口
正则表达式、设计模式 4 9 Java IO,包括
文件操作File类;
RandomAccessFile类
字节流与字符流的基本操作
转换流 4 10 Java IO,包括
System对IO的支持
BufferedReader类、Scanner类
数据操作流
对象序列化 4 11 Java类集,包括
Collection接口
List接口
Set接口 4 12 Java 类集,包括
SoetedSet接口
集合输出
Map接口
SortedMap接口
Stack类 4 13 Java的反射机制及Class类的使用
Java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