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前庭蜗器 lcy.ppt

发布:2018-05-16约7.3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 第一节 外 耳 第二节 中 耳 第三节 内 耳 附:其它感受器 感 觉 器 前庭蜗器 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包括:听感受器——感受声音 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和运动速度等 耳垂 乳突 外耳门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内耳 鼓膜张肌 咽鼓管 颈内动脉 包括:耳郭 、外耳道、鼓膜 耳轮 耳垂 三角窝 耳舟 耳甲 耳甲艇 耳甲腔 外耳门 耳屏 耳屏间切迹 第一节 外耳 一、耳郭 二、外耳道 耵聍腺——分泌耵聍 全程呈“S”状弯曲、皮肤薄、 缺少皮下组织 软骨部 外1/3 骨部 内2/3 三、鼓膜 耳垂 乳突 外耳门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内耳 鼓膜张肌 咽鼓管 颈内动脉 位于 外耳道与中耳之间 与外耳道底约成 45o-50o倾斜角 1.外侧壁(鼓膜壁) 松弛部:上1/8—1/6的三角形区 紧张部:下7/8—5/6 鼓膜脐 光锥 组成: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第二节 中耳 (一)鼓室的壁: 一、鼓室 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为松弛部,此部薄而松弛,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下3/4 为紧张部,坚实而紧张,固定于鼓膜沟内,在活体呈灰白色。此部前下方有一个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cone of light。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 鼓室 咽鼓管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鼓膜 ㈡鼓室内的结构 ⒈听小骨 即锤骨、砧骨和镫骨 ⑴锤骨 ⑵砧骨 ⑶镫骨 ⒉听小骨链 锤骨 砧骨 镫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⒊运动听小骨的肌 ⑴鼓膜张肌 作用:将锤骨柄牵引拉向内侧,使鼓膜内陷以紧张鼓膜。 ⑵镫骨肌 作用:镫骨头拉向后方,使镫骨底前部离开前庭窗,以减低迷路的压力;并解除鼓膜的紧张状态,是鼓膜张肌的拮抗肌。 鼓膜张肌 镫骨肌 鼓索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鼓室口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二、咽鼓管 后外侧分的骨部—占1/3 前内侧分的软骨部—占 2/3 乳突窦 乳突小房 咽鼓管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内容外淋巴) (一)前庭 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份。 前庭的外侧壁 前庭的内侧壁 前庭嵴 椭圆囊隐窝 球囊隐窝 蜗管隐窝 前庭水管内口 前庭水管外口 (二)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壶腹骨脚(骨壶腹) 单骨脚 总骨脚 前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椭圆囊隐窝 总骨脚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后骨壶腹 蜗窗 球囊隐窝 骨螺旋板 (三)耳蜗 蜗轴 蜗螺旋管 蜗顶 蜗底 骨螺旋板 蜗顶 螺旋板钩 蜗管 骨螺旋板 蜗轴 鼓阶 螺旋膜 前庭膜 前庭阶 二、膜迷路(内容内淋巴) 位觉感受器 (一)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二)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位觉感受器 膜壶腹 壶腹嵴 面神经 前庭神经 蜗神经 蜗管 球囊斑 椭圆囊斑 球囊 壶腹嵴 椭圆球囊管 内淋巴囊 椭圆囊 前庭膜 基底膜 前庭阶 鼓阶 螺旋器(Corti器) —听觉感受器 (三)蜗管 X304 478 蜗顶 螺旋板钩 蜗管 骨螺旋板 蜗轴 鼓阶 螺旋膜 前庭膜 前庭阶 声音的传导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声波 锤骨→砧骨 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 ↓ ↑ ↓ ↑ ↓ 耳郭→外耳道 →鼓膜 镫骨→前庭窗 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 →听神经→ ↓ 蜗窗 液 体 波 动 └──┬──┘ 大脑皮层听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